2003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7-09-18 13:59 浏览次数:

2003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统计局

  2004年3月15日

         2003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四市”建设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非典”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下,全市上下克服困难,密切协作,奋力拼搏,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阶段性重大胜利,保持了非典疫情零状态,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6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创94年以来最高增速,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三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62亿元,比上年增收1.3亿元,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14.1%,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地方上划中央“两税”收入9.52亿元,共完成20.14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2.6%;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1.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5%。全市财政支出18.2亿元,增长10.4%。税收总额30.8亿元,增长11.2%。
   物价呈现温和恢复态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下降0.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3%,其中,食品上涨5.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7.2%,居住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0.9%。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04.12万人,其中: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国有、集体及其他所有制)33.4万人,个体从业人员18.3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3.15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劳务输出40.2万人。
 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国有经济比重偏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偏小;城乡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消费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投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    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第一产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亿元(新口径),较上年增长7.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减4.9%,全年粮食产量121.8万吨,比上年下降5.7%;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10.2%,其中蔬菜、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5.7%和88.2%,果品、蔬菜、药材产量分别达到38.6万吨、66万吨和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2%、20.4%和80%。
畜牧业生产再创新高。奶畜、肉牛羊、生猪、家禽四大主导产业呈现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畜禽存栏量大增,畜禽商品率提高,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畜牧业完成产值20.3亿元,增长13.5%,产值上3亿元的县有3个。
表一: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大家畜存栏
万头
51.83
10.2
牛存栏
万头
50.84
10.3
生猪存栏
万头
101.85
1.5
羊存栏
万只
75.46
13.5
家禽存栏
万只
981.25
3.6
万吨
14.27
15.5
万吨
6.42
5.8
万吨
25.41
35.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10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实现工业增加值78.93亿元,增长19.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15亿元,增长 22.5%;产销率为97.3%。
电力、汽车、黑色金属延压加工、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生产增速明显。这些行业的10户骨干企业完成总产值90.5亿元,同比增长42.2%。
在3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较上年增长的有27种,其中有9种产品增幅在40%以上:
表二: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度
78.3
45.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3
3.0倍
生铁
万吨
11.8
95%
水泥
万吨
376
41.3%
万吨
7.2
36.4%
钢管
万吨
34.3
34.2%
钛材
2847
18.3%
塑料制品
2214
40.8%
家用电冰箱
万台
9.7
2.5倍
汽车
万辆
1.1
12.2%
摩托车
万辆
3.4
2.2倍
叉车
2786
92.5%
金属切削机床
5678
39.5%
    其中:数控机床
1562
1.3倍
石油钻采设备
万吨
3.6
24%
白酒
万吨
1.36
7%
卷烟
万箱
43
4.9%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初步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亿元,增利2.68亿元,实现利税30.15亿元,增长36.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2%。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活动完成增加值30.7亿元,同比增长1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增速提高5.6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项目投资94.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4.3亿元,增长24.8%,占限额以上投资的57.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1亿元,增长29.6%,占限额以上投资的22.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亿元,增 长47.4%,占限额以上投资的13.7%;其他投资完成6.4亿元,增 长20.7%。产业化项目投资和民间投资比重大幅上升,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化项目投资完成46.5亿元,民间投资65.27亿元,分别增长34%和56.6%。
 全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3亿元,超计划完成7.4%,其中:公园路、川陕路、植物园路、引渭路改造工程、滨河路新建工程、扶风冀东水泥、石油机械钻机生产线、中国联通移动通讯扩容工程、农村电网改造二期等22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力兴稀贵金属材料加工生产线、华西制药、瑞海制药、龙钢集团40万吨带钢、代家湾、卧龙寺渭河大桥、陈仓大道、拦河水闸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
  表三:
 

 

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能力名称
单位
本年新增
铅锌采矿(原矿)
万吨/年
4.2
铅锌选矿(处理原矿)
万吨/年
8.7
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
公里
64
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
万千伏安
39.5
水泥
万吨/年
92.9
日用玻璃制品
万吨/年
2240
农用化学肥料
万吨/年
24.12
奶粉
吨/年
2300
乳制品
吨/年
2390
金属切削机床
台/年
36
医疗器械制造
台/年
600
新建公路
公里
101
改建公路
公里
154.56
新建独立公路桥梁
5
城市道路扩建长度
公里
3.5
移动通讯基站设备(指安装能力)
个/年
5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市零售额42.4亿元,增长12.8%,县的零售额15.3亿元,增长9.8%,县以下零售额15.8亿元,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47亿元,增长10.7%,餐饮业11.32亿元,增长15.1%,其他1.62亿元,增长4.9%。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70个,合同引资128.3亿元,到位资金46.2亿元,全年共办理外资企业审批17户,实现合同引资2929.45万美元。先后四次组织经贸代表团赴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开展声势浩大的对外宣传和项目洽谈活动,共签订合同项目37个,引资51.04亿元。使广东TCL、徐州煤矿、龙钢集团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和科技项目相继落户宝鸡。
对外经济贸易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0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出口总额4520万美元,增长12.4%;进口3530万美元,增长44.3%,实现贸易顺差990万美元。机械电子产品、纺织品、有色金属出口增速明显。主要出口市场为墨西哥、日本、美国、俄罗斯、香港、泰国、德国和韩国等。全年完成国际工程承包营业额110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现有营运载客汽车5603辆, 比上年同期增长13%,货车6493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5%。全年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8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5.3%;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8亿人公里,增长5.6%。
   移动、电信事业迅猛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3.1万户,比上年增长32%,其中小灵通用户10.5万户,增长2.4倍;电信数据宽带用户新增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62万户,增长36.2%。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邮政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分别增长12.7%和29.6%。全市共有邮政局所171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137处,提供邮政全功能服务的132处,电子化局所27处,全区邮路86条,总长度4463单程公里。
   旅游业克服“非典”疫情影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5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8%和16.7%,接待海外旅游者2.1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7%。隆重举行了“2003年凤翔彩绘泥塑羊生肖邮票首发暨宝鸡旅游启动仪式”,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宝鸡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和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全市共有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2家、AAA级3家, AA级3家,A级1家;全市现有星级饭店3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22家。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持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1.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8亿元,增长15.7%。各项贷款余额225.53亿元,增长10.6 %。
   保险事业迅猛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77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2624万元,增长3.8%,寿险保险费收入59126万元,增长18.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5943万元,增长67.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980万元,增长15.6%,其中财产险赔款8256万元,增长25.2%,寿险给付5725万元,增长4.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417人,在校生13578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 17376人,在校生 37099人。普通高中招生29500人,在校生79899人;初中招生77131人,在校生239320人;小学招生50950人,在校生38956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55人;在园幼儿(含学前班)61243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市高考上线率为35.51%,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7.44个百分点。全市共建成省级重点中学1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1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3所;建成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县——眉县。
全市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今年共改造中小学危房18.6万平米,共计投入资金1.05亿元,其中新建楼房99栋,惠及学校566所,基本消除了现有中小学危房。宝鸡中学改制迁建工作全面完成。按新机制组建的宝鸡一中顺利开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工作进展顺利。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模式和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年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1项,省级11项,市级38项。《关中星火产业带宝鸡段建设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在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国星火计划工作会议。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7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8项。全年培育发展市级新生民营科技企业26户。杨凌农高会我市展团参展成效显著,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 86 项,产品销售合同协议 228 项,其它各类协议 132 项,成交额 9.83 亿元。
高新开发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宝鸡高新区实现GDP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工业增加值19.97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收入2101万元,增长18.8%。全年新增入园企业78家,合同引资30.73亿元。金德宝鸡工业园、力兴钛业、瑞海药业、华西制药、文理学院东校区、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在高新区开工建设。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艺术表演场所16处,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78个,公共图书馆12个。成功举办生肖羊邮票首发式的文艺演出和“两节一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我市创作的话剧剧本《又一个黎明》获第八届戏曲节优秀编剧奖、中国田汉剧本奖一等奖,并入选“五个一工程”。
市区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有10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6%和98.33%。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在我市举行《让卡通走出荧屏、走进孩子》心连心、手拉手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并且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七套节目播出,社会反响很好。
    文物事业发展为宝鸡旅游增添新亮点。我市共有博物馆12个,文物藏品5万多件,其中国家级55件。2003年眉县五位农民挖掘发现的27件青铜器震惊中外,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盛世吉金”展出,引起国内外文物学者的一片赞叹。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1188个,其中,医院93所,乡镇卫生院172所,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机构15所,妇幼保健机构13所。床位达到1.2万张,卫生人员1.8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其中,医生6612人,护士(师)4179人。年内无偿献血1.79万人次,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91.4%,成分输血达到临床用血的91%。儿童“四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达到95.8%,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接种率达到99.15%;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2.75/10万和20.82‰;传染病报告率下降到216.12/10万。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的达标验收。
   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取得新成绩。我市代表团参加陕西省全部比赛,获金牌155枚,银牌128枚,铜牌104枚。全民健身活动日益高涨。我市共建全民健身工程46处,今年新建14处,我市已连续8年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周优秀组织奖。
十一、城市建设和资源环境
城市面貌发生新变化。今年共建设和改造城市主要道路7条,桥梁一座,市政建设效果明显;投资改造城市供水和天然气供气系统,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新增双燃料公交车辆78台,城市公用设施迅猛发展;社会绿化力度加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45平方米。我市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年末,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8项指标已有25项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市区段的渭河、清姜河、金陵河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无超五类水质断面;空气污染指数监测365天,有298天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市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7%左右,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5%左右。
林业建设良性发展。全年完成造林81.5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1.57万亩,飞播造林29.9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41.3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3.7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造林2万亩,日元贷款项目造林11.62万亩,北坡绿化造林1.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4.5万亩,四旁植树1326万株,其中义务植树881万株。建设绿色通道1020公里,其中绿化省道、国道335公里。目前,全市共有森林公园7个,市级以上风景名胜区7个,自然保护覆盖率8.1%。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74.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8.1‰,死亡率为4.79‰,自然增长率为3.31‰。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省政府正式批准宝鸡大城市建设规划,宝鸡县顺利实现撤县设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49元,较去年增加563元,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1846元,同比增加161元,增长9.5%。全市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总使用面积15.4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653户,职工26.7万人;失业保险全市参加统筹单位1367户,职工为33.07万人,国有企业参加统筹率为98%;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225户,职工30.5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2.5万人;生育保险全市参保6700人。全市纳入基本生活保障的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按时发放,全市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有10841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2626.77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社会福利床位1580张,收代养人员1054人,建成城镇社区服务中心136个;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有3.09万户、7.9万人,占城镇人口的8.9%,保障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下拨救灾救济款1738万元,接收退役士兵2828人,安置1179人,做到100%安置,顺利实现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目标。 23.5平方米。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