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统计文化

闫莉:我与统计十六载

编辑:闫莉 来源:陇县 发布时间:2019-11-12 10:32 浏览次数:

初心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纯洁、真挚、发自内心,如同片片圣洁的雪花。而我的初心就是和统计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自2003年调到统计岗位上工作,不知不觉已经16个年头。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而对于一个人,却意味着整个的青春年华。

遥想当年,初到统计局就接手了贫困监测和住户调查工作,总共110户的调查任务,两套工作平台。农村住户调查是通过农村居民记录现金、实物收支帐的方式,来反映农村住户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水平诸方面变化情况。而农村多为老人留守家中,文化程度低,记忆力差,思想不重视,经常敷衍了事。记账时间长了,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记账马虎,甚至拒绝记账。所以当时每月都要去记账户家里和他们拉拉家常、检查记账情况、收取台账。当时交通不便,局里也没有车,近一点的村子就骑自行车去,远一点的村子只能搭乘班车。有一次我和队长以及另外一名老同志一起去河北镇的一个调查点,早上是7:30分的班车,我们早早的坐车来到调查点逐户检查,看有没有漏记的,有没有一些特殊情况,所有住户检查结束到中午1点多了,而回城的车是下午4点多的,无奈之下我们三人就沿着乡间公路步行回城,就这么一直走了20多公里。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的队长想抄小路,结果越走越远,而当时我们的通讯设备低端,只能在县城范围内使用,无法联系到队长,我就和老同志边走边等,一直走到了唐家庄村我们才汇合到一起,而我们的队长还苦中作乐采了一大束野花。现在回想,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个年代的手工编码模式。贫困监测是6位代码,住户调查是4位代码,每一笔账都要仔细甄别,分别编码记入相应的类别,然后再录入程序里面,进行审核改错。数据多、指标多、内容多、密密麻麻的表格数据让你看的眼花缭乱,一个数据对不上就要反复校对无数次,直到平衡关系通过为止。由于手工书写,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写错就要重来,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每到年报的时候,加班加点一定是必修课。

干了五年的住户调查工作,一切都得心应手了,2009年领导却安排我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建筑业、贸易业统计,还有旅游业调查。说实话刚开始接手的时候,我很忐忑、也很苦恼,面对一堆全新的业务,我犹如一只无头苍蝇不知从何入手。以前是和农民打交道,现在却要和企事业单位人员联系,想想就心里发怵。而且统计工作专业性极强,对企业统计工作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多少个夜晚,我在灯光下钻研一个个单调的统计指标;多少个周末,我孤单单的坐在冰冷的

2011年一套表试点工作开始了,这是统计系统一项全新的改革,是统计工作方式的重大变革。以前企业直接给统计局上报纸介质报表,由统计局各专业人员在程序里面录入、审核、汇总,现在全部转为企业统计人员自己直接在网上完成这些操作。虽然我们给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培训指导,但是试点初期操作平台也不稳定,企业统计员不专业,一时困难重重,经常出现企业无法上报,面对一个个难题,我就通过专业QQ群、微信群、电话指导、远程协作、上门服务等办法,指导并帮助企业统计人员解决网报中的问题。

又是一个五年过去了,2014年我再一次被调整了业务:工业、能源、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创新、战新……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征程。十年的时间,统计工作在我心中还是那么熟悉而陌生。由于前面已经接触了企业统计工作和操作平台,这次没有上次那么的无所适从,但是工业统计头绪更多,要学习的知识依然很庞杂。如果说“产品是企业的生命”,那么统计的生命则是数据质量。数据来源于报表,报表来源于基层。每月为了催报一张张基层报表,打上四、五次的电话是常有的事。怪不得有人说“统计局是最锻炼人耐心的地方”。企业的同志不能得罪,数据又要如期上报,只能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厚着脸皮打电话,实在行不通的就上门看着企业人员报报表,真是尝遍了其中的苦辣酸甜。

十六年间,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8年的投入产出调查。十六年间,从不懂到研究,从学习到分析,从复杂的计算到严格的审核,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十六年间,一次次实际工作的磨砺,一篇篇统计分析的思考,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十六年间,十多个专业,那周而复始的报表,那接踵而至的各类普查和调查,那一次次的深入企业调研,无不见证了我对统计事业平凡而坚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