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宝鸡市中药材种植大幅增长

来源:农业科 发布时间:2020-02-18 14:04 浏览次数:

“太白山上无闲草,天然药谷都是宝”,特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药材资源,使宝鸡农村自古以来就有采集和种植中药材的传统。2017年我市制定了《宝鸡市关于促进中药材发展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扶贫政策的推动下,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9年更是大幅增长。

一、中药材面积增长49.37%

2019年,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8.53万亩,比上年增加6.12万亩,同比增长49.37%,是近三年来增加最多,发展最快的一年。分县区来看,在产业扶贫带动下,陈仓区、陇县、千阳县和凤翔县发展较快,增速均在15%以上,尤其是陈仓区,种植面积达到7.41万亩,同比增长285.6%;在产业扶贫带动下,近10年没有中药材种植的扶风县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也种植229亩;渭滨区也由近10年来的零星种植,快速发展到2019年的900亩;全市种植面积上万亩的有5个县区,分别为陈仓区、凤县、太白县、凤翔县和麟游县。

二、中药材产量持续增加

2019年,我市中药材产量5.23万吨,比上年增加0.46万吨,同比增长9.56%。分县区看,年产量上万吨是凤县和太白县,同比分别增长3.41%和3.71%;年产量上千吨的县区分别为凤翔县、千阳县、麟游县和陈仓区,其中陈仓区增长幅度最高,达264.29%。

三、中药材种类多样

凤县和太白县一直以来是我市中药材种植大县,以种植猪苓、山茱萸、柴胡、秦艽、白芷等中药材为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尤其是在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下,我市其他县区也都快速发展,不仅种植面积增多,而且种类多样,大都以市场需求量大、货源畅销、价格较好的中药材为主。如柴胡、金银花、黄芪、板蓝根、甘草、丹参、党参、牛膝、杜仲、黄姜、紫锥菊等种类。

四、中药材效益不断提升

随着人们养生及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中药材价格也是稳中趋好。据了解,今年干柴胡每市斤收购价在25-40元之间,好于去年。我市中药材品质优良,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19年中药材产值为8.28亿元,比2018年增长33.98%,比2017年增长76.92%。

五、中药材生产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9年,我市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种植面积快速大幅增长,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产分散,种植面积还较少。我市中药材种植大都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较为分散。目前的种植面积虽然比关中其他几个地市都多,但相较于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还相差很大。2019年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90%,居全省第四位,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6.77%,居全省第六位。

二是产值占比还较低。近年来,我市中药材产值虽不断提升,但占比仍较小。2019年我市中药材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1%,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为4.03%。

三是品种规模小。目前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柴胡、猪苓、山茱萸、黄芪等,其他品种都较零散,种植规模较小,不易产生品牌效应,销售过程难免存在隐患。全市虽有9个制药企业,但原材料大都需要从外地购入,本地中药材由于量太少,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量。

四是品牌品种少。我市中药材虽然品种较多,但品牌效应不强,多年来只有“太白川贝”和“凤党”(凤县党参)两个知名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气候、地域环境、土壤及生态条件等都是中药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在利用好政策的同时,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中药材品种的适生区域、各县区的种植习惯等因素,以适生为标准,以形成优势规模产区为目标,做大做强道地品种,做出品牌。并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保证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市中药材种植进一步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