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宝鸡市非公经济稳步恢复

编辑:刘轶 来源:综合科 发布时间:2021-03-03 09:36 浏览次数:


2020年,在疫情冲击和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带来的双重压力下,宝鸡市委市政府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着力稳定农业、有序推动工业、全力恢复服务业取得显著成效,全市非公经济从二季度起持续回暖,但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一、非公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141.59亿元,占GDP比重50.1%。其中,第一产业58.9亿元,占比28.7%;第二产业663.01亿元,占比52.6%;第三产业419.69亿元,占比51.8%。非公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亮点:

(一)非公规上工业加快回暖

2020年,全市非公规上工业生产持续向好,非公规上工业增加值占行业比重逐季提升,从一季度的占比45.5%提升到全年占比49.1%,提升3.6个百分点,带动全市非公增加值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

(二)非公现代服务业发展韧性较强

第三产业非公增加值全年占比较一季度提升5.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在疫情中显现出较强的韧性,复苏步伐加快,有力的带动了第三产业非公经济的快速恢复。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非公增加值124.1亿元,占该行业增加值比重为73.4%;金融业非公增加值16.58亿元,占比14.4%;其他服务业非公增加值120.66亿元,占比39.7%,分别较一季度提升9.1、4.1和1.2个百分点。

(三)市场主体扩大激发市场活力

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49949户,市场主体总数达到25.59万户。实施稳就业保就业十大行动,落实社保费“减、免、延、返、缓”政策稳定企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75万人,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市场主体和就业形势的稳定对全市非公经济企稳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在中省市各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策带动下,全市民间投资4月起扭负为正,6月以后持续保持10%以上增速。其中,全年采矿业投资增长3.2倍,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长2.2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0.2%。

二、存在问题

(一)非公占比较高的行业生产恢复较慢

从行业发展情况看,全市非公占比较高的行业生产经营呈下降态势。2020年,全部为非公经济成分的畜牧业受瘟疫和生产周期影响,增加值大幅下降,一季度牧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下降8.1%,随着产能持续恢复,全年牧业增加值扭正,但仅增长0.2%,低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3.3个百分点;非公占比90%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2.4%;非公占比90%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3.5%和9.3%;非公占比60%以上的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下降5%和4.1%。

(二)小微企业生产受疫情影响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更加明显,2020年,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2.4%,增速低于规上工业7.2个百分点;限下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9.7%,低于限上住宿业23个百分点;限下餐饮业营业额下降9.5%,低于限上餐饮业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和限额以下企业生产经营降幅较大。

(三)非公经济全面复苏仍需努力

目前,国际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国内部分地区又有新疫情出现,疫情对经济各领域的影响还不同程度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非公企业受资金周转不畅、订单减少、经营成本上升、上下游产业链断供等因素影响,复产提速仍需努力。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切实发挥好政策支持和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护好市场主体,落实落细落好“六稳”“六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仅要让市场主体能正常生存,还要能实现更大发展。2020年,中省市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政策,避免了中小企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能够尽快恢复到好的状态。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中、省、市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各项支持非公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非公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着力帮助非公企业加快释放产能。帮助处在产业链中游的非公企业疏通堵点、连通断点,打通上下游各个环节,尽快恢复非公企业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释放产能。三是持续激发非公企业活力。紧紧围绕市场消费需求,优先对接本地非公企业,适时开展各种展销、促销活动,组织开展节日经济、地摊经济、夜间经济等特色商贸活动,释放消费潜能,激发非公企业活力。四是推动非公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非公企业扶持项目,提升非公企业设备和技术水平。指导旅游、餐饮住宿、娱乐等受疫情冲击明显的行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市场需求模式。加强“互联网+”在非公企业中的推行和应用,引导非公企业进入发展韧性更强的优势产业,优化全市非公企业的产业布局,提升非公经济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