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加快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排头兵

编辑:郝会岭 来源:普查中心 发布时间:2022-07-01 14:47 浏览次数: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宝鸡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机床装备、电力装备等产业。近年来,宝鸡装备制造业实力彰显,从老工业基地转变为装备制造业强市,2021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9%,近五年共增加3.4个百分点,宝鸡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宝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 宝鸡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强力推进工业强市“1553”行动计划,持续稳步推进实施工业强市“1459”工程,逐步形成以制造业为主体,涵盖石油装备产业集群、机床产业集群、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约3368户,其中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307户,增加值同比增长6.2%,宝鸡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宝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近年来,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实现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成为宝鸡经济的主要增长极。2021年,石油装备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共613户,其中规上企业52户,增加值增长0.9%;机床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共1388户,其中规上企业66户,增加值增长26.0%;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共69户,其中规上企业18户,增加值增长20.7%;电力装备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共224户,其中规上企业33户,增加值增长4.8%;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共231户,其中规上企业66户。

(二)宝鸡装备制造业品牌更加响亮。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突出高质量发展,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继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增加,进一步发挥了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02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R&D投入由2019年的12.8亿元提高到16.6亿元,同比增长29.7%。一批制造业国之重器在宝鸡诞生,万米深海石油钻采机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宝成生产的太阳能帆板为国产C919大客机装上了腾飞羽翼,宝钛生产的万米深潜器走在世界前列,宝鸡专用汽车、保和旋翼机等“宝鸡制造”亮相国庆70周年庆典,一件件宝鸡制造装备中国,走向世界。

(三)宝鸡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以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强化服务,狠抓技改,扩大投资,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21年,宝鸡“四个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汉德车轿、陕汽商用车、吉利、法士特等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效益不断增长,全年实现整车产量15.7万辆,占全省产量的19.5%,实现总产值620亿元。石油装备产业拥有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和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2户龙头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拥有中铁宝桥、宝鸡中车时代、中铁高铁电气三大龙头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15亿元。机床工具产业生产机床3万余台,实现产值125亿元,规模位列全国前三。电力装备是全国重要的中低压输配电设备生产制造聚集区,西北地区最大的超高压、特高压电力输变电铁塔生产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

(四)宝鸡制造数字融合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依托市级平台,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走上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先后有10户企业被命名为国家智能制造、柔性制造企业,17户企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14户企业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11户企业荣获国家绿色制造命名,3户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双创”平台。2021年全市5户企业被评为数字陕西建设优秀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3户企业评为陕西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12户企业入选全省数字化典型案例汇编。宝鸡石油机械、宝鸡兴宇腾测控借助平台优势,研发的钻机在线监测与技术服务App应用解决方案、智能传感器云平台建设项目被工信部评为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和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成为全省仅有我市两户企业获此殊荣。

二、存在问题

(一)装备制造企业规模还不大。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中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仅有4户,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1.7%;10亿元以上的12户,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0.0%;1亿元以上的企业91户,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8%。装备制造业门类还有一些缺失,信息安全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和智能飞行及车载设备制造等在宝鸡还是空白。

(二)创新能力还不强。受地域、薪酬和环境等因素制约,企业引才难,留住人才更是难上加难,科研人才缺乏,高精尖人才严重匮乏,博士人才更是难得一见。研发投入不足,2020年陕汽商用研发投入占企业总产值2%,汉德车桥占2.7%,远远低于国内研发投入平均水平。研发平台欠缺,吉利、汉德车桥等企业的研发中心都不在宝鸡本地,电力设备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在宝鸡基本没有研发中心,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在核心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上难以突破。企业现代化水平普遍不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法士特、汉德车桥等企业自动化率60-80%,本地小企业自动化水平更低,生产技术不高、管理理念落后,装备能力不强、质量标准不高、成本管控不细、配套能力不够,不能很好满足本地企业需求。

(三)产业链条不完善。全市装备制造企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尚不完整,特别是汽车电子、轮胎、汽车玻璃等零部件产业链条断档,芯片成为卡脖子的致命短板,车玻璃、轮胎90%在山西、湖南、山东等地采购,汉德车桥本地配套率仅有10%,机床工具市域内配套率为23%。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不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本地配套企业仅有70户,很难做大做强。销售受限,难以发展壮大,轨道交通、机床工具等企业原材料及销售“两头”在外,石油装备企业生产、销售由全国行业内统购统销,企业自主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对策建议

(一)聚焦龙头带动,培育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全市规上装备制造业307户,仅占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的9.1%,大多为小微企业,挖掘潜力较大。因此要加快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建立企业“倍增”名录和企业梯次培育库,加大培育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暖心之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营造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带动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并及时加入“五上”企业队伍,为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内在潜力和新动能。

(二)聚焦创新驱动,激发装备制造业内生动能。加快建立宝鸡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科研院所、名牌高校、核心企业协同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积聚创新研发实力,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研发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鼓励吉利、秦川、宝石机械、宝石钢管、宝桥等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工程中心,聚集行业内高端人才成立研发联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引导中小微企业对接“秦创原”研发平台,开展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培育科创飞地,鼓励发展“反向科创飞地”,引导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在沿海地区创建创新园、孵化器等,探索“研发在沿海、生产在宝鸡”“孵化在沿海、产业化在宝鸡”的协同发展模式。强化研发攻关,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在核心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培育一批石油、机床、轨道交通、汽车等产业专特精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三)聚焦完善链条,做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落实装备制造各产业链“链长制”,实行链长牵头、部门负责工作机制。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一名市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原则,成立由一名市级领导为链长,市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招商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宝鸡市石油、机床、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链长制”,由发改委、工信局分别牵头,聚焦补齐产业链短板和突破关键领域,确定产业链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和各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全面加强装备制造各产业发展资源和要素的组织协调,合力推动产业链形成闭环。实行“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建立链长信箱平台,强化联企服务,精准发力,精细服务,企业及时反馈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切实打通产业链堵点和断点,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招商建链。打造专业招商队伍,一方面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精挑细选装备制造各产业专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协调整合全市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专业招商人员,组建专业招商团队,政企联合,共同推动产业链招商。聚焦目标精准招商,按照“招商地域精准化、招商链条精准化、招商企业精准化”思路,紧盯装备制造龙头、核心企业,瞄准国内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四川、广西、河北等地区,围绕各产业零部件企业,密切跟进衔接,能整体“搬家”的搬过来,愿单品“出嫁”的娶过来,达到招来一个、引来一串、带动一片的产业发展效应,不断壮大宝鸡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四)聚焦融合发展,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后劲。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积极推进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装备制造业”新模式,建立现代化工厂,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园区5G网络布局,构建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加快完善数据库,实现企业与市场相关信息高效共享交互。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建设,聚力发展智能工厂和智慧车间,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生产制造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建立宝鸡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把企业、设备、生产线、员工、工厂、仓库、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等紧密连接起来,推动市域内零部件企业互联互通,加大交流合作,共享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促进企业共建共享共赢。

(五)聚焦政策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排头兵。成立装备制造业发展专班,编制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升级规划,扩大园区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新建一批标准化厂房,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加快配套优质教育、医疗、住房、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生活服务资源,提升承载力和吸引力。由市财政出资1-2亿元,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制造业各个环节发展的奖励。对落户宝鸡的制造业配套企业或项目,前三年实行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等政策,放水养鱼,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壮大。入驻园区的装备制造企业,用电价格下调10%,以税收返还方式兑现。加快人才引进。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对行业领军型、高学历后备型、专业成长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按照人才引进的顶格政策标准,实行分类弹性奖励机制,全面保障人才及子女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待遇,帮助解决其配偶工作,鼓励引进人才本地落户。同时,积极采取“季节型、假日型、候鸟型、契约型”等人才共享引进模式,辅助推动产业发展。设立“天使基金”,对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专利申请方面,按照科研成果级别实行梯级以奖代补,市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抵扣增值税。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支援企业政策,鼓励市属事业单位相关科研和技术人员留职留薪三年,到制造企业参与科技研发,企业研发收入归个人所有。制定规范营商环境市级法规,成立专门监督机构,用好“法”的力量,政务办理全部实现“义网通办”,做好“简”文章,压缩一般性企业开办手续办理时间,抓好“快”服务,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