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陕西考察调研,对陕西“三农”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陕西“三农”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十年,陕西省宝鸡市“三农”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3+X”产业,稳步推进乡村建设,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谱写了陈仓大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农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十八大以来,宝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68.0亿元增长到391.8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4.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102.6亿元增长到227.1亿元,增加124.5亿元,年均增长4.7%。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五大产业齐头并进,总量持续壮大,为全市经济增长注入源源动力(表1)。
表1.2012与2021年农林牧渔服务业经济总量对比[注1](单位:亿元)
二、粮食产量持续稳定
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总要求,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压实粮食生产任务、强化技术推广、保障优良品种供应、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不断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十八大以来,全市已验收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一路跃增至8万余公顷,粮食单产从2012年的296.7公斤增长至2021年的320.9公斤,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在130万吨以上,有力保障了粮食供应,维护了粮食安全。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0.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45.1万吨,实现十八连丰。
图1.2012-2021年宝鸡市粮食总产量(单位:万吨)
三、居民菜篮子日益丰盛
始终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按照“做强高山菜、提升设施菜、做亮特色菜”的工作思路,积极从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大力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努力保障市场供应,不断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先后发展建成以陈仓、凤翔、岐山、千阳、陇县为重点的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以太白、凤县、麟游县为重点的高山冷凉菜和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形成了全省最大的高山补淡蔬菜基地;以川塬区线辣椒、千阳胡萝卜、凤翔大葱、陈仓扶风太白食用菌为重点的区域特色菜基地,培育形成“太白山”高山蔬菜、“绿丰源”设施瓜果、“虢人良品”食用菌等品牌40个,陇县香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畅销日韩,太白高山蔬菜供港进澳,凤县平菇出口美国。2021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7万公顷,其中高山蔬菜1.8万公顷,全省面积最大;蔬菜总产量164.5万吨,较2012年的108.8万吨增长51%,年均增长4.3%。
四、园林水果大幅增长
抢抓全省“3+X”特色农业发展机遇,聚焦苹果、猕猴桃两个拳头产品,积极推广苹果“千阳模式”“凤翔模式”和猕猴桃绿色标准化建园模式,渭北百万亩苹果产业带和秦岭北麓60万亩猕猴桃产业带基本建成,矮砧苹果面积全国最大,猕猴桃占到全省一半、全国1/4,形成了“眉县猕猴桃”“凤翔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齐峰、曹儒等一批知名企业品牌,宝鸡苹果和猕猴桃畅销国内外。2021年全市园林水果面积达到6.6万公顷,总产量147.7万吨,分别较2012年(5.4万公顷,91.6万吨)增长24.11%和61.6%。
五、奶畜发展亮点突出
不断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开拓创新步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奶牛和生猪产业的同时,抢抓全省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机遇,组建全省最大的国外良种奶山羊核心群,建成绿能牧业、和氏乳业万只现代化羊场2个,千只示范羊场27个,百只以上奶山羊适度规模场、家庭牧场500余家;培育引进和氏乳业、小羊妙可等羊乳加工企业9家,羊奶粉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千阳、陇县分别被授予“世界名种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世界生态羊奶名城”,入围全国优势特色关中奶山羊产业集群。2021年末全市奶山羊存栏55.2万只,年产羊奶14.8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长65.7%和146.6%。
六、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通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饮水工程,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农村通信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2021年全市实现10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通客车,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95%,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厕所革命”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改厕2.23万座,眉县“45643”改厕模式成功入选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十大典型范例;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实现,2021年底共有9320个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治理比例达到86.5%,渭滨区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持续开展六类重点地区生活污水和农村小河道生态治理活动,2021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4%,清姜河获全国最美家乡河。
七、农民收入跨越发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把产业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与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2019年,全市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底,全市52.8万贫困人口脱贫,5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0.22%下降到1.0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7373元的基础上,用4年时间突破1万元,于2016年上升至10287元,2021年跃升至15694元,比2012年增长2倍多,实现了十年翻番。十八大以来,宝鸡城乡收入比逐年缩小,一路从3.5降至2.5,农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图2.十八大以来宝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注2](单位:元)
新时代,新征程,宝鸡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转方式、调结构、保供给,用心营造“能吸引、能留住、能发展”的招商引资环境,努力打通工作“堵点”,破解资金“困点”,消除落实“难点”,依托宝鸡农村独特资源禀赋,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高效模式转变,持续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注:[1]201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第四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2012年农林牧渔业产值为第三次农业普查修订数据;2021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为年度快报数据;
[2]2012-2014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年后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