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公报 > 统计公报

2024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综合科 发布时间:2025-05-16 15:04

宝鸡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宝鸡调查队

2025516日)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和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深入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141.849.1民营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

全年财政总收入299.0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71亿元,增长6.1%。

全年财政支出4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96亿元,增长13.2%;教育支出71.88亿元,增长2.1%;农林水支出61.58亿元,增长7.9%;城乡社区支出42.37亿元,增加10.9%;卫生健康支出42.19亿元,下降10.2%;节能环保支出13.57亿元,下降12.6%。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8.9%,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5.0%,生物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8.7%,新能源汽车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44.3%,新能源产业战新增加值增长18.3%

二、农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0.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93.29亿元,增长4.6%;畜牧业产值88.29亿元,下降0.1%;林业产值13.67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1.79亿元,增长9.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7.60万亩,比上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149.11万吨,增长1.2%。其中,夏粮产量89.37万吨,增长0.7%;秋粮产量59.74万吨,增长2.0%。

全年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主要畜牧产品产量、畜禽总体增势平稳

1  2024全市畜牧业生产情况

  

计量单位

  

比上年增长(%)

生猪出栏

万头

91.9

0.5

牛出栏

万头

12.6

8.3

羊出栏

万只

31.3

13.2

家禽出栏

万只

691.1

3.3

奶类产量

万吨

44.3

-11.9

#生牛奶产量

万吨

30.4

-13.8

禽蛋产量

万吨

6.1

5.5

天然蜂蜜产量

4129.7

5.8

生猪存栏

万头

71.5

0.2

牛存栏

万头

21.9

-24.5

#奶牛

万头

6.9

-17.6

羊存栏

万只

46.4

-14.7

家禽存栏

万只

598.7

-9.0

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76.94万吨,比上年增长6.5%。其中苹果产量88.94万吨,增长4.6%;猕猴桃产量73.11万吨,增长7.7%。蔬菜产量189.55万吨,增长4.6%,其中食用菌产量8.17万吨,增长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按门类分,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4.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7%。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4%;集体企业增长32.2%;股份合作企业增长0.1%;股份制企业增长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4.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6.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7%。

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6%,汽车制造业增长27.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9.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7.0%。

            表2  2024年1-12月全市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累计产量

累计增长

小麦粉

万吨

49.4

-8.6

乳制品

万吨

21.5

-3.0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万千升

10.0

48.4

啤酒

万千升

20.8

6.4

卷烟

亿支

303.8

-1.4

万吨

5.2

-10.9

亿

33

3.2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37.5

33.1

饲料

万吨

49.0

-0.9

中成药

0.2

-20.4

水泥

万吨

678.5

-14.7

陶质砖

万平方米

3641.7

87.5

精甲醇

万吨

75.1

10.9

硫酸(折100%)

万吨

32.9

30.8

焦炭

万吨

15.0

-71.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71.0

2.0

钢材

万吨

63.2

13.2

铜材

万吨

1.4

-85.7

万吨

5.1

-71.2

钢结构

万吨

53.2

-7.9

金属切削工具

万件

830.2

 5.1

金属切削机床

1.1

-3.2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

6553

-2.8

电动叉车

53

-59.2

内燃叉车

2.6

-8.6

石油钻井设备

台(套)

1935

-7.6

汽车

22.8

46.3

#新能源汽车

万辆

7.4

11.8

铁路机车

343

58.8

变压器

万千伏安

6.5

4.4

发动机

万千瓦

2938.0

177.1

高压开关板

0.6

-16.3

低压开关板

39

-23.7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万台(套)

256.9

-5.5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建筑企业299户,全年签订合同额增长0.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1.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2.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7.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3%,文化产业投资增长18.6%。

全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7.8%。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23.6%,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下降31.3%。房屋竣工面积下降68.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3%。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增长4.3%;商品零售增长6.7%。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0%。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9.2%;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7%;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8.9%。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8.08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其中,出口78.61亿元,增长9.1%;进口9.47亿元,下降69.4%。

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11个,实际使用内资306.25亿元,其中省际实际使用内资227.2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835万美元,年内新设外资企业25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1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2.01亿元,增长12.9%。

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71个,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0个,3A级景区48个,2A级景区1个;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十百千”工程重点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2个、工业遗址旅游基地3个;国内旅行社5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7家;星级宾馆饭店19家。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879.57万人,比上年增长5.0%;旅客运输周转量9.04亿人公里,下降14.6%;货物运输量1.32亿吨,增长3.4%;货物运输周转量145.03亿吨公里,增长0.9%。年末拥有营运载货车辆17566辆,营运客车1062辆。共有24家公共汽车公司,共有公共汽车1813辆。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0.0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5%。其中,载客汽车51.51万辆,增长6.2%;载货汽车4.15万辆,增长6.4%。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87亿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收入33.47亿元,增长5.0%。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6.35万件,包裹业务2261.22万件,快递业务11359.34万件,快递业务收入8.51亿元。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81.6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57.60万户,移动电话424.0万户。互联网用户218.59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36家。其中,银行类机构35家,证券类机构24,期货类机构2家,保险公司42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融资担保公司5家,典当行11家。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70.46亿元,比年初增加246.42亿元,增长5.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58.02亿元,比年初增加318.78亿元,增长10.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18.14亿元,比年初增加138.23亿元,增长5.2%。其中,短期贷款1043.69亿元,增长4.5%;中长期贷款1583.87亿元,增长5.5%。

全市17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16.04亿元,贷款余额18.44亿元,当年累计贷款投放49.07亿元5家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21.07亿元,在保余额216.97亿元;11家典当行,注册资本1.45亿元,典当余额9909.28万元,当年累计典当总额3.48亿元。

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456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A股成交额2969.07亿元,增长32.4%;B股成交额1031万元,增长70.7%;基金交易量111.85亿元,增长74.1%;债券交易量165.64亿元,下降2.3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42家,营业网点274个,其中,财产险公司18家,人身险公司24家。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92.5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40亿元,增长4.1%;农业险保费收入3.26亿元,增长2.5%;人身险保费收入74.18亿元,增长4.4%。全年各类赔款与给付支出44.80亿元,增长24.7%,其中财产险赔付13.43亿元,增长7.4%;人身险赔款及给付31.37亿元,增长340%。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3.63%,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两年平均人口)2843.76/人。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7所,招生2.29万人,在校学生6.41万人;普通高中37所,招生2.21万人,在校学生6.06万人;职业高中及中等学校21所,招生0.82万人,在校学生2.46万人;普通初中132所,招生3.76万人,在校学生11.48 万人;普通小学320所,招生3.28万人,在校学生21.46万人。 共有幼儿园507所,入园幼儿1.93万人,在园幼儿7.95万人, 其中大班幼儿3.3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招生257人, 在校学生1452人。

年末,全市共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953户、高新技术企业887户、瞪羚企业90户。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49个,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及分中心18个,省级研发平台110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基地4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2个。建成星创天地81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13个。建成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3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7个,省级县域科技创新实验示范站9个,省级科技示范镇4个,省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4个,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6个,省级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8

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10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额54.34亿元。入选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名、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名、省青年科技新星3名,培育市级青年科技新星100名。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4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67个、市级143共有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镇20共有艺术表演场馆16个,文化群艺14 个,公共图书馆13个,镇综合文化站11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75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335 家,演出经营单位74共有市级广播电1个,县区级广播电视台10 个。

年末共有各类文物点347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89处。3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6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543150件(组),珍贵文物11089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二级文物1396件(组),三级文物9154件(组)。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6家,博物馆9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国家二级博物馆2家,国家三级博物馆5家。全年博物馆接待观众330.36万人次。共有252件文物在国内外26个重要展览展出。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2862个。其中,医院10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2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个,其他卫生机构4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个、乡镇卫生院150个、门诊部4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03个、村卫生室165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采供血机构1个。

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44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122人,注册护士14761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0899张。其中,医院24324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818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57张。

全年举办承办2024年中国(宝鸡)国际羽毛球大师赛、“我要上全运”2024全国门球锦标赛暨第八届亚洲门球锦标赛选拔赛、2024年中国羽毛球俱乐部甲级乙级联赛、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西北区)射箭比赛和2024宝鸡马拉松、“百合杯”乒乓球大奖赛等国际国内重要赛事10余场,举办群众体育五级联赛暨宝鸡市第一届全民健身大赛、社区运动会和“体育大拜年”“体育嘉年华”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731场,参赛人数45.71万人。宝鸡运动员参加国际和全国大赛取得10金4银4铜省锦标赛取得116金118银120铜,2名运动员参加巴黎奥运会并入围决赛。年末有市级体育协会46个、体育社会指导员1.50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市常住人口325.3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62.16%,出生率8.01‰,死亡率8.51‰,人口自然增长率-0.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20元,比上年增加2072元,增长4.9%。其中,工资性收入26506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55元,增长2.3%。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1元,比上年增加1247元,增长6.9%。其中,工资性收入10752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90元,增长6.4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13元,比上年增加1743元,增长5.8%。

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9:1,比上年缩小0.04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52万人。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98万人次。

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0.43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5.6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4.7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165.8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4.0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5.9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315.5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2.5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2.99万人。

年末共有养老机构57所,其中公办26所,民办31所,养老机构床位13982张,入住老人5460名。共有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20所。年末纳入城市低保6010户、9197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662元;农村低保40633户、88245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 5964 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374人,其中集中供养344人,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最低861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7172人,其中集中供养2279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最低7764元。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1.72万人次。

十一、环境、资源和应急管理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7,二级及以上优良天数286天;全市Ⅲ类水质占比96.8%,整体水质状况为优,水环境质量指数3.92;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年平均气温为9.9~15.5℃,较常年同期偏高1.2~2.0℃,各县区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最高。全市总降水量为549.8~778.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陈仓、千阳、眉县、太白接近常年,其余县区偏多2~3成。全市年累计日照时数为1530.8~1880.8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61.8~396.9小时。

全年用水总量7.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其中农业用水5.02亿立方米,占全年用水量的68.5%;工业用水0.62亿立方米,占8.5%;生活用水1.49亿立方米,占20.3%;人工生态环境补水0.20亿立方米,占2.7%。总供水量7.3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3.68亿立方米,占50.2%;地下水工程供水3.44亿立方米,占46.9%;其他水源0.21亿立方米,占2.9%。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2.5万亩,其中封山育林3.4万亩,森林抚育修复19.1万亩。1520.31万亩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管护。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1起、死亡17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2起、下降15.4%,死亡人数增加8人、上升88.9%。

注释:

1、本资料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表格中符号“#”表示其中项。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5、由于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等因素,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新建商品房销售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数据来源:本公报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市水利局;外贸进出口数据来自西安海关;招商相关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局;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公路客货运输量、运输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年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用户数等数据来自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宝鸡分公司;金融数据来自市金融协调服务中心;银行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宝鸡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项目、专利数据、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文物数据来自市文物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气象预警、平均气温等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林业等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