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凤县统计局
2016年3月31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快速发展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全面争先创优、重振凤县雄风”的总目标和“综合考核夺优秀,单项考核争先进,亮点工作树典型”的总要求,以转型攻坚、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旅游标准为引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升级、城乡发展、改革创新、民生保障、作风建设六大攻坚计划,全面推进“六类特色凤县”建设,加快建设幸福凤县,全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03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20.77亿元,增长10.8%。图一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4:82.7:12.9调整为4.5:81.5:14.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6.9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6%,与上年持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9%,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239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25亿元,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6万亩,比上年增长2.1%。其中,夏粮2.31万亩,增长4.7%;秋粮6.85万亩,增长1.2%。全年花椒产量3000吨,下降25.0%;核桃3000吨,与上年持平。凤县苹果荣获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金奖。图二
全年造林面积1.9万亩,比上年增长26.7%。
年末生猪存栏6.9万头,比上年下降2.9%;牛存栏1.48万头,下降0.1%;羊存栏2.88万只,增长15.0%;家禽存栏36.62万只,增长16.3%。肉类总产量10986吨,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7769吨,下降2.8%;禽蛋产量169吨,增长7.0%。
全年水产品产量70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图三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04亿元,增长15.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115.91亿元,增长15.8%;轻工业0.13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4.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主要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5.93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52.71亿元,增长19.0%;非金属采矿业1.93亿元,增长2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8亿元,下降3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轻工业0.66亿元,增长4.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轻工业59.06亿元,增长16.3%;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0.49亿元,增长5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44亿元,同比增长20.3%;实现利税74.09亿元,增长17.1%。
全县在统的10个工业品产量中有9个增长,1个下降;8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部增长。图四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家,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200.46亿元,增长38.6%;农村农户投资6.95亿元,增长391.8%;其他投资6.3亿元,下降78.6%。全县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1亿元,下降2.6%。图五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7亿元,其中,住宅投资1.77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3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房152套,建成72套,分配入住80套。
招商引资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2个,落实到位资金30.3亿元。全力争取中省重大投资,月亮湾隧道、灵官峡隧道顺利开工,管道天然气项目列入省级投资计划,全年共落实上级项目资金10.9亿元。
五、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4.42亿元,增长14.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06亿元,增长13.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增长12.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8亿元,增长29.2%。图六
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20.2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6.4%。
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二次创业,“秦岭花谷•东河印象”旅游区建成开园,七彩云顶滑雪场、水上乐园和岭南波尔多庄园成为旅游新亮点。成功举办了陕西金秋旅游节开幕式和中国工合运动在陕西双石铺交流研讨会,荣膺2015最美红县称号,212省道被评为陕西十佳最美乡村公路,“秦岭花谷”入围陕西十佳最美秋色。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6.3%。
六、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056.98公里,年末拥有载货汽车826辆,载客汽车172辆,其中出租车86辆。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达到10409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1%;电信业务收入9170万元。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0.2万户,移动电话达到9.0万户。互联网用户1.02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6.76亿元,增长4.47%;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增长4.0%。财政支出11.95亿元,增长4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亿元,增长19.0%;教育支出2.75亿元,增长44.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0.88亿元,增长3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3亿元,增长205.0%;农林水事务支出2.42亿元,增长34.8%。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0.2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5.3%。图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住户存款27.6亿元,增长10.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78亿元,增长19.6%,其中:短期贷款5.0亿元,下降9.9%;中长期贷款9.79亿元,增长54.1%。
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338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075万元,增长9.8%;财产险保费收入1305万元,增长6.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44万元,增长95.6%;财产险业务赔款752万元,增长9.1%。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所,在校学生4245人,其中高中生1768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4458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396人。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1932人。中小学专任教师862人。高考普通二批本科以上上线人数达到270人,上线率48.8%。
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站)10个,图书馆1个,展览馆1座。年末全县有线广播台1个,卫星地面站(含村村通)1357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安装15706户,其中农村户数7840户。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计生机构136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91个,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8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64张,其中:医院314张,卫生院149张。共有卫生人员664人,卫生技术人员65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8人,注册护士241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0.6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28%。全县人口出生率10.33‰,死亡率6.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30432元,比上年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80元,增长6.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10236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94元,增长9.6%。图八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602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3016人,失业保险参保5838人,工伤保险参保12500人,生育保险参保8977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608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494人。全县新农合参合居民6.98万人,参合率99.8%。2015年底,全县参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91人,比上年减少835人;参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95人,比上年减少2692人。全县纳入农村五保供养人数667人。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机构2个,床位数400个。
深入实施扶贫托底工程,落实项目资金及捐资捐物2161万元,全年脱贫3543人。完成了221户“三无户”移民搬迁和559户土坯房改造,新建农村幸福院30处。成功创建为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连续三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567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67%。城市饮用水源地监测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335天。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水处理率95.7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完成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为主的营造林面积4.5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0.2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森林公园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全县森林覆盖率78.5%。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5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4人。
注释:
⒈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⒉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市统计局;公路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来自县邮政局、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旅游数据来自县文物旅游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招商服务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凤县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县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体育局;文化、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计生局;城镇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环保、安全生产等数据来自县环保局、安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