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渭滨区统计局
2015年3月31日
201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年初既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突出“强基础、促转型、保增长、惠民生”这一主线,围绕“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两大要务,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强力推进“五大工程”,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45.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增速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3.44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8.2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9:72.6:2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593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216.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55%。
2014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757万元,同比增长14.47%。其中:税收收入38588万元,同比下降4.2%;非税收入13169万元,同比增长166.9%。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上级专款)132242万元,同比增长7.7%。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100万元,同比下降4%;公共安全支出3828万元,同比下降13.6%;教育支出48010万元,同比增长7.4%;科学技术支出1616万元,同比增长28.6%;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1056万元,同比增长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27万元,同比增长35%;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12805万元,同比增长13.7%;节能和城乡社区支出9744万元,同比增长59.3%;农林水支出10601万元,同比增长18.6%;交通运输和资源勘探及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381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1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96万元;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140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38万元。(此数据为渭滨区2014年实际支出数,含高新分配给八鱼和马营地区支出数据。)
二、农业
201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374万元,增长4.5%(按可比价计算)。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110780亩,总产量达到20000吨。其中:夏粮总面积63427亩,比去年减少3609亩,产量11921吨;秋粮总面积47353亩,比去年减少185亩,产量8079吨;油料总产量1074吨。畜牧业完成产值11494万元,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167吨、956吨和867吨。
年末牛存栏1559头,羊存栏6553只,生猪存栏17453头,家禽存栏38.26万只。
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8593万元,主要林产品产量1056吨,其中:核桃817吨,板栗86吨,花椒88吨。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667公顷;零星植树316.6万株;育苗面积36公顷,当年苗木产量759万株。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4年全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53.02亿元(不含军工),同比下降5.2%;实现增加值182.47亿元(不含军工),同比增长5.2%。
辖区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0.58亿元,同比增长16.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34.3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1.6亿元,跨市区投资20.6亿元,农村非农户投资2.1亿元。
五、商贸和旅游业
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7亿元,同比增长14.74%。其中批发业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32.9%;零售业完成115.3亿元,同比增长13.2%;住宿业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9%;餐饮业完成8.6亿元,同比下降7.7%。
2014年接待旅游人数90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08亿元。
六、招商引资和劳动就业
2014年全区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62.35亿元,完成省际到位资金46.91亿元。
2014年劳务输出人数37464人,其中受培训人数6693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07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58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较上年减小达到3.05%。辖区内全部“四下”非私营单位期末从业人员人数为44372人。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4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674人,在校生1715人;普通高中招生3570人,在校生10418人;初中招生3391人,在校生11355人;小学招生3572人,在校生21235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1168人。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26所。
2014年渭滨区资助中心共办理各类学生资助26972人次,落实资助金额1213.79万元。其中,学前一年教育助学金1351人次,金额50.67万元;义务教育段城市低保免费教科书949人次,免费金额16.04万元;提供农村学生免费教科书9329人次,免费金额53.89万元;农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781人次,补助金额45.51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6865人次,金额274.60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6140人次,金额460.50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379人,金额28.43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738人,补助金额73.80万元;宝鸡市高等教育入学救助74人,金额44.40万元;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91人,金额5.95万元;签订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275人,合同贷款总额160万元,累计收回本金及利息175万元。
2014年度共指导辖区企业申报科技项目50余项,获批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2项,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6项,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术创新项目2项,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6项,宝鸡市重大科技专项10项,宝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宝鸡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7项。累计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扶助资金1439万元。
八、卫生和体育
2014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高新区)356个,医院床位数达到5383张,卫生技术人员5351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118人。全区参合农民达到111359人。全区无甲类或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发生,2014年全年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2270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3种629例,丙类传染病7种1641例。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接种444人,接种率95%;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应种人数844人,实种802人,接种率95.02%。
全区积极组织参加市级举办的各项比赛并且取得了好的成绩。其中在宝鸡市2014年小学生“三跳”运动会中,取得了大会所设28个单项中22个第一名,包揽了大会所设3个集体项目第一名,以总分333分优异成绩获得冠军。2014年青少年年度赛暨第六届“奥运争光选材运动会”中取得了乒乓球、男女柔道、体操、皮划艇、赛艇、拳击、田径、游泳、古典式摔跤、男子篮球等11个大项第一名,以7975分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九、环境资源
2014年度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辖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综合监测优良天数242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66.3%。区域内地表水水质达标,无劣V类水体。
2014年度辖区COD排放量7045.37吨、氨氮排放量1057.1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872.59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979.05吨,分别较上年下降1%、1%、0.5%、0%。
注:氮氧化物中不包含机动车排放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底公安户籍人口434760人,其中:城镇人口367370人,城镇居民家庭户数146258户,城镇化率84.5%。人口出生率8.5‰,自然增长率4.8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9元,同比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9元,同比增长12.7%;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3.7%;城镇居民生活用天然气入户率98.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06825人,其中:城镇职工已参加养老保险213918人,农村已纳入养老保险92907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408123人,其中:城镇职工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3243人,城镇居民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3521人。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8.2%。
十一、其他方面
区人民政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共计4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全国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县区、全国残奥会预赛体育道德风尚奖、姜谭街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示范社区。
注: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其中旅游、招商引资、劳动就业、教育不包含八鱼和马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