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统计局
2014年4月15日
201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方针,围绕富民强县这一核心,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合力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的局面。
一、 综 合
2013年全县GDP达到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03亿元, 比上年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9.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2.1、49.4、19.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854元,比上年增长19.3%。
全县非公有制增加值14.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2%。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8616万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税收收入6925万元,同比增长13.3%,地方财政支出84702万元,同比增长8.7%。
二、 农 业
现代农业突破发展。加快“大企业引领、大园区承载、大合作推进”三大突破,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推广果畜结合、粮经配套、瓜菜轮作等循环农业模式,主导产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6公顷,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夏粮9715.9 公顷、秋粮9790.3公顷;粮食产量达到5.5万吨。海升苹果、鲁桑园、西农苹果试验站等现代化农业项目顺利推进,全县苹果面积达到8.1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集约化生产示范县。全县拥有省级现代农业园2个,市级4个,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到16个。
表1.201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55053 |
-10.2 |
夏粮 |
21788 |
-17.6 |
秋粮 |
33265 |
-4.5 |
油料 |
781 |
-11.1 |
水果 |
17215 |
6.6 |
蔬菜 |
97908 |
32.8 |
药材 |
2261 |
18.9 |
蚕茧 |
1163 |
-16.8 |
表2.2013年畜牧业生产情况表
|
指标 |
数量 |
单位 |
比上年增长% |
1.大家畜存栏 |
60531 |
头 |
5.1 |
牛存栏 |
60531 |
头 |
5.1 |
#奶牛 |
44526 |
头 |
5.8 |
生猪存栏 |
19360 |
头 |
-0.01 |
家禽存栏 |
21.22 |
万头 |
0.28 |
羊存栏 |
64824 |
头 |
-5.1 |
#奶山羊存栏 |
57142 |
头 |
4.2 |
2.养蜂箱数 |
308 |
箱 |
10.4 |
3.肉类总产量 |
7261 |
吨 |
5.2 |
#牛肉 |
3813 |
吨 |
6.0 |
4.奶类总产量 |
141113 |
吨 |
11.1 |
#牛奶产量 |
123630 |
吨 |
14.6 |
4.禽蛋产量 |
1808 |
吨 |
3.2 |
蚕桑生产稳步提高。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7724亩,全年蚕茧总产量达到1163吨,实现产值2628万元。
林业生产良性发展,全年造林面积3.82万亩,人工造林2.12万亩,核桃产量达到1051吨,同比增长-45.3%。
奶畜业生产稳步提升,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35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场3个,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6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
三、工 业、建筑业
2013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13户,比上年增加2户,工业总产值达到37.05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其中规上工业产值达3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0%。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2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年内施工工程195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73个。
表3: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水泥 |
万吨 |
127.2 |
59.5 |
乳制品 |
吨 |
9800.8 |
102.1 |
#液态奶 |
吨 |
906.5 |
-65.3 |
白厂丝 |
吨 |
253 |
59.6 |
瓷砖 |
万平方米 |
21940.4 |
37.8 |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8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同比下降24.8%,第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8亿元,同比增长28.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4亿元,同比增长67.4%。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华御金座、祥和华府、水木清华、雅泰苑、金花苑等一批高层住宅开工建设,华隆国际、客都商城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五、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8279万元,比上年增长4.9%。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21690辆,其中:汽车5168辆、汽车货车1820辆,客车2783辆,挂车1041辆,汽车驾驶人员10300人。公交线路增至4条,出租车40辆,小轿车快步迈入私人家庭。
全年完成货运量7972万吨,比上年增长12.9%,货运周转量17634万吨公里,增长13.9%;客运量185.1万人次,增长12.3%, 客运周转量9108.9万人公里,增长11.6%。境内铁路里程31公里,高等级公路30公里、普通公路里程1134 公里,省道212线千阳岭段9月因山体滑坡塌陷再次中断3个月后恢复通车。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210.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本地固定电话年末用户8120户,移动电话用户76940户;建成宽带网运行系统,数据用户7180户,比上年增长7.5%,信息资源渠道更加宽广。
千湖湿地北岸新建成公园百花园、葡萄采摘园景区、逐步形成了以千湖湿地公园、燕伋文化为重点,以莲花山狩猎场、乡村游为补充,以民间工艺品、观光农业采摘园为卖点的特色旅游格局,《盛世八骏图》、《虎头披风》分别获得2013年宝鸡文化旅游纪念品银奖和铜奖。
六、商业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9亿元,同比增长14.1%。按行业分:批发0.55亿元、增长14.9%,零售业3.56万元,同比增长14.5%;住宿0.14亿元,同比增长5.9%、餐饮业0.94亿元、增长14.3%。肉、菜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通讯、石油销售旺势明显;春天服饰广场、乐万家购物超市销售态势良好,客都购物广场、西关超市、邮政超市精心打造蛋、菜、果等日常生活品廉价柜台,提升卖场人气;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类学校共计25所,其中:普通高中1 所,在校学生2309人,比上年增长5.1%;职业中专学校1 所,在校学生1358人,比上年减少5.4%;全县初级中学4 所,在校学生3802人 ,与上年比减少3.9%,连续第九年呈现下降;小学19 所,在校学生7176人,比上年减少6.9%,学龄儿童全部入学。全县幼儿园16所,在园人数3689人,比上年增加6.6%,初中毕业生1416人,升学率93.6%。 2013年高考一、二本以上上线率68.1%,全县考入本科学生484人,比上年增长1.7%。
表4:2013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各类学校 |
2013年招生 |
在校学生 |
2013年毕业生 |
普通高中 |
765 |
2309 |
647 |
中等职业教育 |
561 |
1358 |
397 |
初中 |
1316 |
3802 |
1416 |
小学 |
1124 |
7176 |
1638 |
2013年全县申报科技项目16个,争取省、市科技项目7项65万元,全县共申报专利33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实现双增。2013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3.63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3.39亿元,同比增长18.0%。各项贷款余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13.4%。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保费收入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支付赔款及给付款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业余演出队、自乐班15个,元宵节举办了大戏公演,社火游演、电影、广场灯谜等活动,农村电影放映队下乡演出数字电影1250多场次,农民作家朱维创作的《村官上树》获得第16届中国群星奖。全年播出广播节目672期、制作播出《千阳新闻》168期、电视专题节目50期。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床位589张,每万人拥有病床47.2张、卫生技术人员51.7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药品“三统一”全覆盖,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
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先后举办了拔河、篮球运动会,职工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赛,塑造了文明、健康、和谐的新风尚。千湖湿地公园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2013年旅游精品景区。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13年末全县人口134299人,男性70214人,占总人口的52.3%,女性64015人,占总人口的47.7%;全县出生人口1138人,出生率8.7‰;死亡人口614人,死亡率4.7‰;自然增长率4.0 ‰。
全县城镇居民可人均支配收入25070元,比上年增加2545元,增长11.3%;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275元中,工资性收入20557元,增长4.7%,占收入的比重为78.2%;经营性收入1428元,增长10.5%,占5.4%;财产性收入510元,增长0.4%,占1.9%;转移性收入3780元,增长10.8%,占1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72元,比上年增加3849元,增长28.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1平方米,增长3.9%。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38元,比上年增加931元、增长13.3%;其中:工资性收入4853元,增长14.0%,占收入的比重为61.1%;经营性收入2595元,增长13.5%,占32.7%;财产性收入85元,增长2倍,占1.1%;转移性收入405元,下降26.2%,占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558元,比上年增加581元,增长14.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1平方米,增长5.2%。
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6:1,比上年缩小0.05。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5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
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19266人,其中城镇职工7773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1558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13719人,农村参加新合疗111794人。
年末纳入城镇低保1450户2801人,人均月保障标准414元,纳入农村低保7049户11884人,人均月保障标准190元,农村五保户335人,人均月补助标准638元。新型农村、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累计73203人, 为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1610.93万元;为70岁以上7067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471.08万元;农村扶贫搬迁408户1738人,75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上了保障房,残疾人保障等惠民政策实现无缝对接。
全年落实学前一年免费幼儿1091人、补助资金76.34万元,资助贫困幼儿86人、3.23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活补助1699人205.51万元;营养改善计划5920人,430万元;考入高等教育贫困大学生入学奖励49人15万元,扶贫大学生助学项目救助新增280人,发放补助款195.5万元,实施生源地贷款211人123.9万元。111794人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住院药费16001人次、2536.12万元、大病救助4031人277.93万元、慢病77人次、报销15.14万元,村民门诊统筹报销14.89万人次337.31万元,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按现价公布,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公布。
2.人口数和户数为公安部门按户籍统计的年报数;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为计生部门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