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5.7亿元,增长51.9%;第二产业投资55.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投资92.7亿元,增长130.0%;分别占投资9.6%,33.7%,56.7%。
全年有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10户,年内开发投资6.55亿元,增长111.3%。
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7.46亿元,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本年竣工项目2个;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608套,年内竣工保障性住房288套。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8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36.82亿元,增长17.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3.86亿元,增长2.3%。
年末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55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5亿元,增长28.9%。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9万人,其中,入境游客2.1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3.4亿元。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区共有营运车辆4957辆,客运线路92条。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13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2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409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5.3亿吨公里。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6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公里。全区18个镇街通客车率100%,332个行政村已有313个通了客车,通车率94.3%。
全年邮电通信业营业收入24692万元,增长14.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5.4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4.1万户,增长19.5%。
七、金融和保险
全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0.5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40亿元,同比增长26.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05亿元,同比增长3.9%。
全年保费收入2.03亿元,增长14.2%。其中:寿险收入1.39亿元,财险收入0.64亿元,分别增长14.6%、13.2%。
八、教育和科技
全区拥有普通高中6所,招生2829人,在校生8337人。初中24所,招生4269人,在校生10876人。普通小学97所,招生3126人,在校生2150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4人,在校生93人。幼儿园34所,学前教育招生数5403人,在校生数9268人。全区共有教职工4531人,其中专任教师4118人。
虢镇中学顺利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区职业教育中心已创建为省级示范职中,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重点职业教育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为省级示范中心;车站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已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在高考中,全区一批本科上线共计921人,上线率15.7%,上线人数比去年净增61人,上线率提高0.4个百分点;二批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216人。
全年争取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项目6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88.4万元;全年申请专利113件;社会研发投入3.92亿元,拨付科技三项费107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区级文化馆1个,农村乡镇文化站11个,电视台1座。全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0个、区级39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14人。全区共有各类文物保护点45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6处。全区馆藏文物255件(组)。全年组织周末文化广场演出34场、虢镇城区“月月有秦腔”公益性演出14场、镇街公益性送戏下乡演出11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270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8094户。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5255套。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9个,其中:区级医院2个,企事业卫生单位职工医院及民营医院5个,区妇幼保健院1个,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1个,诊所、卫生所48个,村卫生室252所。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295人,其中:执业医师585人,执业助理医师234人,执业护士759人。全区医院卫生院总床位数1571张。
全区年末新建农民健身工程21个,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1个,争取全民健身器材235件(套);组队参加了宝鸡市第十届运动会,获得金牌241枚、银牌75枚、铜牌63.5枚,金牌数列全市第二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户数16.45万户,户籍总人口60.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年末常住总人口59.8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00人,出生率为9.02‰;死亡人口2030人,死亡率为4.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6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7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9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50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8元,比上年增长10.5%;
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6734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7544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7198人;生育保险参保11936人;失业保险参保7271人;工伤保险参保1899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0.6万人,参保率99.4%,待遇享受4.8万人,待遇享受率100%,基金征缴2841万元。农村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人数498365人,参保率99.8%。
年末全区共有5514户11666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5061.95万元;8869户23147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5564.59万元;纳入农村五保供养3600人。全区共有农村五保户501户543人,共拨付农村五保供养金322万元,集中供养率达到70.5%。全区共为25187人发放高龄补贴1354万元。
全区有敬老院2个,床位数500张,入住285人。救助站1个,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6人,发放救助金6.35元,救助孤儿70名,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和监护人劳务补贴99万元。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317对,离婚登记736对。殡葬管理服务机构1个,火化遗体1387具。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卫生机构数、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不包含高新四镇;
[4]部分数据是根据区级有关部分资料整理;
[5]未特别说明的数据其统计范围均按陈仓区全部行政区划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