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数据 > 统计公报 > 县区公报

2012年凤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4-11 14:46

凤翔县统计局
2013年3月2日
 
201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建设活力新区、打造魅力凤翔”的奋斗目标,紧扣项目、环境、民生三大主题,团结拼搏,克难攻坚,县域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保持了高位运行、持续向好的态势。2012年我县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县称号,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连续五年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
一、 综合
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县地方生产总值143.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0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90.95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31.16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的比重是:14.6︰63.6︰21.8。2012年,我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运行质量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升。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主要是与西部百强县相比,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县域财政总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40.0%,财政支出15.95亿元,同比增长16.7%。地方财政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7.8%。市场物价基本平稳,据市城调队调查统计,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3.0%,食品、烟酒及日用品、居住、农业生产资料、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分别上涨了4.3%、0.7%、2.6%,5.7%、4.0%,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1.6%、0.7%。
二、农业
粮食生产连续九年丰产丰收,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5.9万亩,同比下降0.3%,粮食总产量27.04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夏粮53.7万亩,总产17.1万吨,比上年增长6.59%。2012年,全县新增设施蔬菜2100亩,蔬菜产值达到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7%。全年新增苹果面积2.5万亩,在横水镇北务、田家庄镇田西、糜杆桥镇白村、范家寨镇湫池庙、柳林镇东吴头等村新建集中连片苹果栽植点18处,建设千亩连片示范方2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户,市级9户。建成华龙牧业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东来食品农产品出口外向型现代农业园区、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区等5个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34家,创建省级百强合作社2家,市级“十佳”合作社15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5亿元,同比增长6.5%。
 
表1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计算单位
2012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7.04
3.6
             其中:夏粮
万吨
17.1
6.59
水果
万吨
14.9
15.5
鲜辣椒
万吨
6.9
-10.0

 

林业生产积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县造林绿化水平得到新的提升,生态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2012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1.3万亩,四旁植树19.5万株。实现林业总产值50.10万元。
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截止2012年底,全县牛存栏8.5万头,其中奶牛存栏达到2.33万头,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5个,规范建设万头生猪示范村2个,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个。全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3.4亿元,增长8.1%。
表2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存栏数

 

指标
计算单位
2012
比上年增长(%)
肉类
万吨
2.08
1.36
禽蛋产量
万吨
1.08
4.95
奶类产量
万吨
8.21
0.57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9.48
2.4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头
8.32
12.1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8.53
-0.02
其中:奶牛
万头
2.33
0.71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渔业产值417万元,水产品产量325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38.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7%,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60台/ 7.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8 %,小型拖拉机5322台/6.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1%。2012年全县用电量3.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2%,其中生产用电量1.74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1.41亿千瓦时。全县化肥施用量14.25万吨,同比增长13.07%,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1.8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雍城面业公司的“东湖柳”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华宇食品公司的“西府腊驴肉”、柳林酒业公司的“凤柳白酒”、雍城面业公司的“食用菌保健挂面”被认定为陕西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恒兴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完成扩建技改项目并投产。2012年全县辖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226.2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工业增加值77.08亿元,同比增长18.1%;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拉动全县经济增长9.8个百分点。在辖区工业总产值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94亿元,同比增长17.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97亿元,增长18.9%,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实现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37.5%。
 
表3 2011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计算单位
2012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92.78
41.2
白酒
万吨
4.01
-0.2
水泥
万吨
144
1.1
焦炭
万吨
72.9
-2.0
万吨
6.8
4.6
棉纱
4602
18.8
奶粉
876
-53.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6
-12.5
皂素
197
51.5
玻璃纤维
6934
-39.0
小麦粉
万吨
5.4
-16.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镇村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城乡基础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1亿元,同比增长34.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8.87亿元,增长39.4%。新增固定资产164.59亿元,同比增长91.7%。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5.21亿元,同比增长46.1%;第二产业投资62.47亿元,增长25.1%;第三产业投资51.19亿元,同比增长61.8%;竣工房屋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围绕工业强县和加快城市化进程,宝鸡150万吨每年煤制甲醇一期工程、陕西宝钢气体公司建设、高压电极箔续建、西凤扩技改,S104(暨210)凤翔过境公路项目、凤鸣路贯通项目等373个项目截止2012年底竣工331个。在全省首家建成县级数字化城管系统,率先实现县城数字化管理。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7.2%。城关镇、长青镇、陈村镇入围全市“十强镇”,周家门前、庞家务村、紫荆村等17个村跻身全市“百强村”。在全县233个行政村中,已建成的五星级村、四星级村分别占10.7%、25.8%。
 
五、商业
消费品需求旺盛,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加快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今年主要以直营店和配送体系建设为主,大力推进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年内新建农村直营店15个,完成信息化改造20户。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16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城镇零售额2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乡村零售额5.44亿元,比上年增长 22.3%。分行业看,批发业1.46亿元,增长8.2%;零售业24.71亿元,同比增长20.7%;住宿业零售额0.71亿元,同比增长4.7%;餐饮业零售额4.28亿元,同比增长 10.6 %。消费亮点纷呈,居民消费档次提高,出现了消费升级和多样化的新态势。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交通通信类支出及家庭设备用品及其它支出增速分别达到110.1%、18.0%,每百户拥有私人小汽车13辆。
六、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
交通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县域内“四高两铁一环线,十纵十横一机场”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全长21公里的石枣路和尹刘路改建项目顺利通车。截止2012年底,全县道路营运性车辆发展到2626辆,其中班线客车590辆,出租客运车辆188辆,货物运输车辆1848辆。全县客运班线共发展到47条,其中通村客运线路32条,通村客运车辆257辆。邮政、电信及移动通讯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12年共完成邮政、电信及移动等通信业务收入1.92亿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拥有量5.54万户,同比下降9.1%,其中农村固定电话拥有量3.12 万户,下降23.9%。年末移动电话26.96万户,电信、联通及广电宽带用户达到 4.06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62亿元,同比增长23.8%;各项贷款余额38.42亿元,同比增长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72亿元,同比增长23.2%。2012年末国有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9亿元,其中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600万元,人保财险公司保费收入3310万元。全年共处理各种责任范围内的赔案3395起,赔款金额1622万元,其中:车险赔案2845件,赔款1306万元,非车险赔案550件,赔款316万元,简单赔付率65%。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2012年全县共组织申报专利35个,技术合同交易额480万元。上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8个,立项20个,我县先后被省科技厅授予省级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建设县、省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县、市政府评为第十八届杨凌农高会优秀组织奖。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成省级苹果科技示范基地、省级肉鸡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市级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基地。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被列入省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凤翔钛粉、宝鸡雍城等2户企业创建市级创新型企业,红旗民爆、关中工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新技术开发费政策减免税费318万元。启动建设白酒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白酒特色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项目被列入省级工业攻关计划,与山西高粱研究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超前谋划储备凤香型白酒专用高粱新品种引进与示范项目,为打造“中国西凤酒城”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2012年全年教育系统共获得各类奖励150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44项、市级68项。创建省级平安校园1所、市级平安校园4所。2012年全县录入普通高中学生3143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8%;高考二本上线考生1990名,各类考生上线人数较上年净增291人,上线率37%,同比提高了9.6%。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8%。截止2012年底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 61225人,其中小学27984人。认真实施学期一年免费教育,为9970人(次)学期幼儿免费303.51万元。全年共资助各类家庭困难学生59185人,资助金额4465万余元,办理生源地贷款2650人,贷款金额1233万余元,使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全部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2012年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关镇、柳林镇、横水镇、范家寨镇4所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均已完成主体施工任务;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工程竣工验收;田家庄镇中学、彪角镇郝家小学综合楼、柳林镇中学学生宿舍楼、南指挥镇东指挥小学宿办楼均已建成;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选址论证,征地工作已全面启动。
文化、文物、旅游、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建成南指挥等14个镇综合文化站和23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实施了15个文化站、100个行政村文化设施配送工程,完成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传输工程和调频广播网改造一期工程,建起包括1个县中心、17个支心、233个村级服务点在内的全县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投资70万元的周氏民居二期维修工程。对东院中庭、前后东西厢房、门楼进行了维修。投资150万元的周氏民居三期维修工程正在施工中;投资140万元完成了博物馆《天下九州·唯雍其昌》基本陈列,装修展厅425平方米,采用声、光、电、蜡像等先进设施,展出文物200余件(组),并对外免费开放。全年共计接待观众2.5万人次,其中中小学参观大1.6万人次,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先秦文化、传承历史文明、打击文物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2012年共破获文物犯罪案件3起,抓获犯罪分子20人,追缴文物35件(组)。全年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500多篇(件),发表、展演80多篇(件),获奖30多篇(件)。其中《二娃县令》、《状元梦》获宝鸡市剧本创作二等奖;陈一江、曾金福的书法作品分获省社区文化节一等奖、三等奖。在第五届陕西省旅游商品博览会中,我县马亚洲的马勺脸谱获金奖;杨全省的草编、敬萍的泥塑分别获得银奖。在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我县邰江平的木版年画获金奖;胡新民、敬萍泥塑获银奖。在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大赛中,我县邰江平的木版年画获金奖;敬平泥塑获银奖。强化旅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6.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0.56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
广播电视事业在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党的新闻媒体主阵地位方面成绩显著。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先后开辟了《整治城乡环境建设最美乡村》、《创业福地 投资热土》、《重点项目巡礼》、《党旗飘飘》、《关注三夏》等系列专栏15个,共播出136期。播出《西府今观》、《生活与健康》、《音乐空间》、《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快讯》等重点广播专题专栏节目290期。制作公益广告95条,播出700多次。结合“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播出了献礼专题片《伟人》、《共产党人》、《走向辉煌》等298集,开办“展示新成就 喜迎十八大”系列栏目10期,全面报道了我县近年来各行各业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新成就,圆满完成了迎接十八大、宣传十八大的各项宣传报道工作。与市电视台合作开办《县区报道·凤翔篇》栏目,共上送播出52期528条;共在省、市广播电视台上送播出新闻外宣稿件107篇。2012年全县共新建杆路62公里,新安装有线电视8577户,其中农村网新发展用户7346户,全县数字化整转14957户。截止年底,全县共建成有线电视网络557.75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45万户,其中数字化用户28462户,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28.1%,先后为12个镇政府、5个社区中心、233个行政村解决了应急广播网络设备配套问题,为今后全面建设全县应急广播网奠定了基础。
九、卫生、体育
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得到进一步加强。2012年底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4所,拥有床位1283个,卫生技术人员1876人,全县新农合村级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达到221所。截止2012年底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4.26万人,参合率达到98.0% ,全年共为90.04万人次参合患者报销补偿医药费用13349万元,其中:住院补助人次和费用分别为53532人次、11055.24万元;门诊统筹补助84.06万人次,补助金额1701.63万元;门诊慢性病补助3305人次,补助金额415.96万元;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修复义齿2943人,补助金额176.58万元。2012年脊灰、麻疹类等11种疫苗单苗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儿童常规免疫报表网报及时率、完整率等指标均达到100%;孕妇住院分娩率达99.9%;新生儿死亡率3.4‰;婴幼儿死亡率3.61‰;儿童保健覆盖率92.9%。疫情网络直报率100%,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66.18/10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共检查非法无证行医19户,取缔非法无证诊室8户,药店非法无证坐堂行医7户、非法义诊2户。
抓全民健身,促竞技体育,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县城西区城墙公园成功举办了“凤翔县2012年全民健身展演”,组织承办了“凤翔杯”中国西部空竹邀请赛,我县代表对荣获一等奖,年内争取并建成了1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年内组队参加了宝鸡市第四届体育大会,其中健身气功、健身秧歌分别获得二等奖,第九套广播体操获得三等奖。在全省第六届重点项目少儿运动会上,获得自由式摔跤团体总分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并由13名运动员获奖;在全市青少年年度比赛中,我县奖牌数较去年增加38没,总分增加751分,名次上升了5个位次,在全市农民运动会6个大项的比赛中,我县乒乓球、田径等赛项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划圆满完成。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创强成果。据公安和计生部门统计,2012年末,全县共有12个镇,233个行政村,197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6343户,总人口523941人,其中男性268253人,城镇人口247300人。18岁以下人口为99605人,18—35岁147831人,35—60岁204844人,60岁以上71661人。人口出生率8.11‰,死亡率4.63‰,自然增长率3.48‰,计划生育率98.9%。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159元,比上年净增加1263元,增长16.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73元,增长56.14%,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4万人次,其中劳务输出11.2万人,创劳务收入11.6亿元;城镇在岗职工人数20333人,职工年平均工资37272元。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0元,比上年净增加3534元,增长15.3%。
 
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止2012年末,全县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35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597人,参加失业保险1130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32户,4314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8850户,21833人,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2.41万人,农村保障覆盖率达到81.5%。
 
注:1、地方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不变价。
2、社会发展部分资料来自相关部门年报资料。
3、社会保障有关数据、有线电视入户率以市县域考核反馈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