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陕西省信息中心 )
2010年前三季度,我省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生产总值增速高位趋稳,工业经济大幅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一、生产总值增速高位趋稳
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743.42亿元,增长14.9%,增速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三大区域中,陕北生产总值增长最快,增速达到17.4%;关中和陕南均衡增长,增速为14.9%和15%。从增速来看,十市一区中榆林(20.1%)、铜川(16.1%)和杨凌(15.8%)位列前三,仅有宝鸡(14%)、商洛(14.3%)和延安(14.4%)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后三位。与上半年相比,除杨凌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外,其余市区增速均回落,其中咸阳回落幅度最大,回落了2个百分点。从绝对值来看,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西安(2109.63亿元)、榆林(1197.39亿元)和咸阳(702.06亿元)。
图1: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
二、工业经济大幅回升
前三季度,受宏观经济环境好转和国际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经济大幅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936.49亿元,增长20.6%,增速同比加快9.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7833.63亿元,增长34.7%,增速同比加快28.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十市一区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大增,工业增速平均加快26.8个百分点。与上半年相比,受去年基数影响,除杨凌和宝鸡增速加快7.9和2.5个百分点外,其余市区增速均回落,其中咸阳和榆林增速回落幅度最大,均回落10.5个百分点。从绝对值来看,西安市(2191.42亿元)、榆林市(1354.75亿元)和咸阳市(960.17亿元)位列前三名。
图2: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76.78亿元,增长31.8%,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城镇投资完成6092.76亿元,增长32.9%,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从增速看,杨凌、汉中和渭南名列前三,为45%、34.7%和33.9%;安康和延安名列最后,为25.9%和26.4%。与上半年相比,有8个市区增速加快、3个市区增速减缓,其中延安、榆林和杨凌增速增幅最大,分别加快了15.3、12.4和8个百分点;安康增速减缓最多,减缓了5个百分点。从绝对值来看,位列前三的是西安、咸阳和榆林,分别为2280.67亿元、704.53亿元和578.69亿元。
图3: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
前三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继续趋旺,呈现繁荣活跃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46.35亿元,增长18.6%,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三大区域中,关中消费最旺,增速达到18.7%,陕北和陕南分别增长18.4%和18.5%。十市一区中,杨凌仍保持最快增速,达到21.6%;铜川和宝鸡增速最慢,均为18.2%。与上半年相比,除铜川和商洛增速减缓0.2和0.1个百分点外,大多数市区增速加快,宝鸡、咸阳增幅最大,分别加快0.6、0.5个百分点。从绝对值来看,西安(1155.41亿元)居于首位,超过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宝鸡(221.27)和咸阳(207.23亿元)分列二、三位。
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
五、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1311.63亿元,增长26.9%,同比加快5.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2.65亿元,增长25.9%,同比加快7个百分点。十市一区中,铜川、安康和咸阳增速排名前三,分别达到42.5%、38.5%和36.8%;延安增速最低,为5.2%。与上半年相比,有6个市区增速加快,其中杨凌增幅最大,达17.4个百分点;有5个市区增速减缓,其中渭南增速减幅最大,达7.7个百分点。从绝对值来看,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西安(176.48亿元)、榆林(86.25亿元)和延安(67.4亿元)。
图5: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