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三期叠加”带来的不利因素,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自主创新为抓手,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年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结构向优”的良好态势。
一、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延安和榆林增速较低
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7689.9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9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9689.78亿元,增长11.2%,第二产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68.64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6435.22亿元,增长8.4%。虽然201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在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再次回归至各位数增长,但增速仍然比全国平均增速7.4%高出2.3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7 位,位次较上年后退1位。
分地区看,2014年全省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受延安和榆林增速较低以及铜川、宝鸡、咸阳和安康增速大幅回落拖累所致。延安和榆林2市生产总值(GDP)占全省的24.8%,全年增速分别为6.2%和9.0%,分别比全省增速低3.5个和0.7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了全省增速;铜川、宝鸡、咸阳和安康4市GDP占全省的24.5%,增速比上年回落1.7-2.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的拖累。占全省GDP24.5%的西安市增速放缓至9.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从增速看,十市一区中,除延安和榆林外,其余10个区市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上年同期相同;其中增速排名全省前三位的是杨凌、安康和汉中,分别为12.5%、11.7%和11.6%,铜川退出增速最快前三名;延安、榆林和西安增速继续排名全省后三位,分别增长6.2%、9.0%和9.9%。与上年相比,十市一区除榆林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以外,其余10个区市生产总值增速全部回落,回落幅度小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仅延安、汉中和西安3市,分别回落 1.3个和1.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排名前三位的为商洛、宝鸡和铜川,分别回落0. 3个、1.1个和1.2个百分点。
从绝对值看,西安、榆林和咸阳生产总值继续排名前三,分别为5474.77亿元、3005.74亿元和2077.34亿元。
表1 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地区 |
2013年1-12月 |
2014年1-12月 |
2014年增速 | |||
|
累计(亿元) |
增长(%) |
累计(亿元) |
增长(%) |
排名 |
同比升降 |
西安 |
4884.13 |
11.1 |
5474.77 |
9.9 |
9 |
-1.2 |
铜川 |
321.98 |
13.8 |
340.42 |
11.0 |
5 |
-2.8 |
宝鸡 |
1545.91 |
13 |
1658.54 |
10.8 |
7 |
-2.2 |
咸阳 |
1860.39 |
13.1 |
2077.34 |
10.9 |
6 |
-2.2 |
渭南 |
1349.01 |
12 |
1460.94 |
10.5 |
8 |
-1.5 |
延安 |
1354.14 |
6.5 |
1386.09 |
6.2 |
11 |
-0.3 |
汉中 |
881.73 |
12.7 |
991.05 |
11.6 |
3 |
-1.1 |
榆林 |
2846.75 |
8.8 |
3005.74 |
9.0 |
10 |
0.2 |
安康 |
604.55 |
13.4 |
689.44 |
11.7 |
2 |
-1.7 |
商洛 |
510.88 |
12.6 |
576.27 |
11.0 |
4 |
-1.6 |
杨凌 |
84.71 |
14 |
93.2 |
12.5 |
1 |
-1.5 |
全省合计 |
16045.21 |
11 |
17689.94 |
9.7 |
|
-1.3 |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陕南三市高速增长
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142.06亿元, 比上年增长10.8%;实现工业增加值7468.6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2013年回落1.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继续排名全国第五、西北第一。
分地区看,201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商洛、安康和汉中的高速增长,这3个市的增速均高于全省增速5.8个百分点以上;榆林增速虽然低于全省增速,但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拖累比上年同期有所减轻;除榆林和延安以外,其余各区市增速大幅回落直接影响了全省增速。
从增速看,十市一区中,陕南三市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商洛、安康和汉中增速分别为20.0%、18.3%和17.1%,排名全省前三名。榆林、延安和西安3市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4.9%、10.0%和11.1%,排名全省后三位。与上年相比,十市一区除榆林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外,其余区市增速全部回落,回落幅度最小的是延安,回落0.5个百分点,其余10个区市增速回落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回落幅度排名前三位的为商洛、安康、杨凌和铜川(并列),分别回落7.0个、6.5个、5.9个和5.9个百分点。
从绝对值看,榆林以1974.14亿元排名第一,西安和咸阳分别以1195.28亿元和912.83亿元排名第二、三名;延安退出前三,排名第四。
表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
地区 |
2013年1-12月 |
2014年1-12月 |
2014年增速 | |||
累计(亿元) |
增长(%) |
累计(亿元) |
增长(%) |
排名 |
同比升降 | |
西安 |
1265.64 |
15.4 |
1195.28 |
11.1 |
9 |
-4.3 |
铜川 |
183.09 |
18.7 |
186.36 |
12.8 |
6 |
-5.9 |
宝鸡 |
744.67 |
16.4 |
745.2 |
12.2 |
7 |
-4.2 |
咸阳 |
834.97 |
18.7 |
912.83 |
14.5 |
5 |
-4.2 |
渭南 |
603.3 |
16.3 |
638.35 |
12.3 |
8 |
-4.0 |
延安 |
923.64 |
5.4 |
911.3 |
4.9 |
11 |
-0.5 |
汉中 |
270.66 |
22.2 |
256.93 |
17.1 |
3 |
-5.1 |
榆林 |
1901.18 |
9.6 |
1974.14 |
10.0 |
10 |
0.4 |
安康 |
231.32 |
24.8 |
273.21 |
18.3 |
2 |
-6.5 |
商洛 |
145.2 |
27 |
171.09 |
20.0 |
1 |
-7.0 |
杨凌 |
31.79 |
21.9 |
33.63 |
16.0 |
4 |
-5.9 |
全省合计 |
7258.56 |
13.1 |
7468.64 |
11.3 |
|
-1.8 |
三、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榆林、延安和西安拖累全省增速
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5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28.1%,第二产业增长4.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2%,第三产业增长25.2%。民间投资8433.18亿元,增长21.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5.9%。增速虽然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但依旧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16位,位次较上年后退4位。
分地区看,201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6.9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榆林、延安和西安拖累所致。榆林增速同比下降12.4%,比上回落19.1个百分点;延安增速比上年回落15.1个百分点;西安增速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汉中增速回落幅度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7个区市增速回落幅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撑了全省增速。
从增速看,十市一区中,榆林、延安和西安3市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12.4%、12.5%和14.6%;其余8区市投资增速差异不大,基本都在19-22%之间,其中增速最快的为杨凌,达25.5%;安康和宝鸡分别为22.0%和21.8%,排名第二、三位。榆林以-12.4%的增速排名末位,且未全省唯一增速下降的区市。与上年相比,十市一区增速全部回落,其中,榆林回落幅度最大,由上年全年增长6.7%变为2014年全年下降12.4%,降幅高达19.1个百分点,延安和西安降幅紧随其后,分别回落15.1个和8.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小的是杨凌和安康,分别回落1.1个和5.5个百分点。
从绝对值看,西安、咸阳和宝鸡名列前三位,分别为5697.27亿元、2398.57亿元和1979.17亿元。
表3 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
地区 |
2013年1-12月 |
2014年1-12月 |
2014年增速 | |||
累计(亿元) |
增长(%) |
累计(亿元) |
增长(%) |
排名 |
同比升降 | |
西安 |
4973.22 |
23.1 |
5697.27 |
14.6 |
9 |
-8.5 |
铜川 |
232.5 |
27.8 |
298.57 |
21.1 |
6 |
-6.7 |
宝鸡 |
1581.44 |
28.5 |
1979.17 |
21.8 |
3 |
-6.7 |
咸阳 |
1958.05 |
27.4 |
2398.57 |
21.6 |
4 |
-5.8 |
渭南 |
1357.95 |
27.3 |
1646.34 |
21.2 |
5 |
-6.1 |
延安 |
1153.29 |
27.6 |
1297.53 |
12.5 |
10 |
-15.1 |
汉中 |
590.04 |
27.3 |
705.49 |
19.6 |
8 |
-7.7 |
榆林 |
1594.23 |
6.7 |
1396.5 |
-12.4 |
11 |
-19.1 |
安康 |
426.99 |
27.5 |
541.78 |
22.0 |
2 |
-5.5 |
商洛 |
465.7 |
26.7 |
597.78 |
20.3 |
7 |
-6.4 |
杨凌 |
83.25 |
26.6 |
104.47 |
25.5 |
1 |
-1.1 |
全省合计 |
15583.58 |
24.7 |
18358.01 |
17.8 |
|
-6.9 |
四、消费市场稳中趋好,延安和杨凌增速较上年加快
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7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同期高0.8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7位,位次比上年回落4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32.26亿元,同比增长13.3%。
分地区看,201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小于投资增速回落幅度,主要得益于延安和杨凌增速较上年加快,对全省的贡献度较上年有所提高;其余各区市增速相对稳定。而榆林、铜川和汉中增速回落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直接拖累了全省增速。
从增速看,十市一区中,榆林、商洛和安康3市增速低于全省增速,西安与全省持平,其余7区市增速均高于全省增速,其中咸阳、铜川和渭南排名全省前三位,分别为14.3%、14.1%和14.0%;榆林和商洛位居后两位,增速分别为7.0%、和12.4%。与上年相比,同比增速加快的有延安和杨凌2个区市,分别加快0.5个和0.3个百分点;其余89市增速均有小幅回落,其中,榆林回落幅度最大,回落2.9个百分点,铜川回落1.8个百分点,汉中回落1.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小的是宝鸡,回落了0.7个百分点。
从绝对值看,西安以2872.90亿元排名第一,宝鸡和咸阳分别以535.59亿元和525.22亿元排位第二、三名。
表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地区 |
2013年1-12月 |
2014年1-12月 |
2014年增速 | |||
累计(亿元) |
增长(%) |
累计(亿元) |
增长(%) |
排名 |
同比升降 | |
西安 |
2548.02 |
14.0 |
2872.90 |
12.8 |
8 |
-1.2 |
铜川 |
72.36 |
15.9 |
82.55 |
14.1 |
2 |
-1.8 |
宝鸡 |
469.99 |
14.7 |
535.59 |
14.0 |
4 |
-0.7 |
咸阳 |
459.68 |
15.4 |
525.22 |
14.3 |
1 |
-1.1 |
渭南 |
367.23 |
15.3 |
418.55 |
14.0 |
3 |
-1.3 |
延安 |
170.26 |
13.0 |
193.18 |
13.5 |
5 |
0.5 |
汉中 |
248.05 |
14.9 |
281.42 |
13.5 |
6 |
-1.4 |
榆林 |
298.62 |
10.5 |
321.21 |
7.6 |
11 |
-2.9 |
安康 |
171.62 |
13.4 |
193.02 |
12.5 |
9 |
-0.9 |
商洛 |
121.82 |
13.6 |
136.87 |
12.4 |
10 |
-1.2 |
杨凌 |
10.89 |
12.9 |
12.33 |
13.2 |
7 |
0.3 |
全省合计 |
4938.54 |
14.0 |
5572.84 |
12.8 |
|
-1.2 |
五、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延安增速同比加快
2014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3144.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省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89.98亿元,增长13.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全年民生支出3237亿元,占到财政支出的81.7%。
分地区看,2014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延安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唯一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加快的区市,宝鸡增速仅回落0.8个百分点,对全省的贡献度也有所提高;西安、铜川、榆林和咸阳增速大幅回落,直接拖累了全省增速,这4个区市增速回落幅度均在6个百分点以上;其余各区市增速回落幅度均在3个百分点以上。
从增速看,十市一区中,除延安和榆林以外,其余9个区市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杨凌以24.5%的增速排名第一,西安和咸阳增速均分别为16.3%好16.1%,排名第二、三位;延安和榆林排名后两位,增速分别为13.1%和13.3%。与上年相比,仅延安增速加快,其余10个区市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西安增速回落幅度最大,较上年回落了10.1个百分点。
从绝对值看,西安、榆林和延安继续排名前三位,分别为583.76亿元、267.84亿元和168.09亿元。
表5 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率
地区 |
2013年1-12月 |
2014年1-12月 |
2014年增速 | |||
|
累计(亿元) |
增长(%) |
累计(亿元) |
增长(%) |
排名 |
同比升降 |
西安 |
501.91 |
26.4 |
583.76 |
16.3 |
2 |
-10.1 |
铜川 |
24.1 |
21.7 |
22.06 |
14.0 |
9 |
-7.7 |
宝鸡 |
72.02 |
16.4 |
78.05 |
15.6 |
5 |
-0.8 |
咸阳 |
78.99 |
22.3 |
85.46 |
16.2 |
3 |
-6.1 |
渭南 |
65.05 |
18.1 |
67.46 |
15.0 |
7 |
-3.1 |
延安 |
155.36 |
11.6 |
168.09 |
13.1 |
11 |
1.5 |
汉中 |
35.83 |
19.1 |
40.88 |
15.6 |
4 |
-3.5 |
榆林 |
260.72 |
19.6 |
267.84 |
13.3 |
10 |
-6.3 |
安康 |
25.34 |
17.0 |
28.09 |
13.9 |
8 |
-3.1 |
商洛 |
25.68 |
19.4 |
29.04 |
15.3 |
6 |
-4.1 |
杨凌 |
6.37 |
29.9 |
7.93 |
24.5 |
1 |
-5.4 |
全省合计 |
1747.24 |
16.0 |
1889.98 |
13.6 |
|
-2.4 |
六、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继续扩大,除汉中外非公经济占比均有所提升
2014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达9324.42亿元,同比增长11.32%,比当年全省GDP增速高出1.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2.7%,比上年同期52.2%提高0.5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除汉中非公经济占比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外,其余10个区市非公经济占比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中安康、延安和渭南的非公经济占比提升最快,分别比上年提高2.0个、1.4个和1.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比最高的前三名是安康、西安和商洛,分别为52.9%、52.7%和51.6%;占比最低的依旧为延安,仅占21.1%。
从绝对值看,西安、榆林和咸阳非公经济总量继续排名全省前三位,分别为2883.48亿元、1214.20亿元和1068.39亿元(摘自陕经网)。
表6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地区 |
2013年1-12月 |
2014年1-12月 |
2014年增速 | |||
|
累计(亿元) |
占比(%) |
累计(亿元) |
占比(%) |
排名 |
同比升降 |
西安 |
2548.13 |
52.2 |
2883.48 |
52.7 |
2 |
0.5 |
铜川 |
154.77 |
48.1 |
165.50 |
48.6 |
8 |
0.5 |
宝鸡 |
773.27 |
50.0 |
830.40 |
50.1 |
7 |
0.1 |
咸阳 |
944.89 |
50.8 |
1068.39 |
51.4 |
5 |
0.6 |
渭南 |
623.43 |
46.2 |
694.60 |
47.5 |
9 |
1.3 |
延安 |
266.65 |
19.7 |
282.55 |
21.1 |
11 |
1.4 |
汉中 |
463.11 |
52.5 |
510.81 |
51.5 |
4 |
-1.0 |
榆林 |
1107.42 |
38.9 |
1214.20 |
40.4 |
10 |
1.5 |
安康 |
307.85 |
50.9 |
364.75 |
52.9 |
1 |
2.0 |
商洛 |
260.13 |
50.9 |
297.22 |
51.6 |
3 |
0.7 |
杨凌 |
42.81 |
50.5 |
47.19 |
50.6 |
6 |
0.1 |
全省合计 |
8376.22 |
52.2 |
9324.42 |
52.7 |
|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