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统计要闻

宝鸡局“四诊法”力促统计服务提档升级

编辑:杨小峰 来源:信息技术科 发布时间:2021-11-24 16:27

宝鸡市统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自成立以来,紧扣统计现代化改革不放松,身体力行做好干事创业的“排头兵”, 以“钉钉子”精神,探索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扎实开展工作,全力构建服务型统计新格局。

一、“望诊”强预警,健全监测机制。一是强化统计数据监测。局领导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经济结构变化、动力转化和产业发展,带队开展“六个引领开新局、服务基层办实事”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揭示新常态的新问题、新特征、新规律,在拓展统计监测的深度和广度上做到情况明、底子清、方向准。严格落实预报、进度分析、模拟预警、信息共享、网报期间日汇总、重点领域分类监测等六项制度,强化月度、季度、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和先行指标的统计监测,指导县区、开发区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提升统计监测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二是实施经济发展预警。加强工业统计,完善“规下”单位抽样调查制度,强化工业“大个体”统计,将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纳入调查范围;建立省市重点项目、零进度项目、集中开工项目统计监测台账,做好投资统计管理与监测平台的推广应用;加强商贸经济、消费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监测,开展扩大消费、发展服务经济绩效监测,准确反映“三新”经济发展成果。

二、“闻诊”把方向,提供优质服务。一是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主动做好部门间沟通协调,提高基础数据质量,逐步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数库”“智库”。二是增强统计分析的有效性。跟进党委、政府的需求导向,关注指标变化,核对重点数据,用动态指标揭示经济基本面、用深度分析服务重大决策。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堵点问题,组织开展“一四五十”战略实施效果调研,国有、民营、中小企业调研,探索四大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高质量发展调研,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调研,丰富调查报告形式,为党委、政府提供一流的前瞻性建议。三是加强统计数据解读,引导好社会预期。采取微端发力,利用动图、柱表、曲线,丰富统计数据发布内容,推进统计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统计宣传信息质量和采用率,增强统计信息价值,不断强化舆情监测和应对。围绕“三新”“三高”,做到“三个吃透”“两清一准”,努力提供“一流数据、一流分析、一流建议”。

三、“问诊”探弱项,推进统计创新。一是推进业务创新。按照统一核算方法、统一基础数据、统一核算流程的要求,组织开展季度县区地区总值统一核算培训,市县两级GDP在总量、速度和结构上实现基本衔接,修订宝鸡市及各县区的各季度核算基数,实现市县两级核算基数全行业匹配。贯彻落实国家服务业生产指数编制方法,完善服务消费市场统计,实施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统计改革。探索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监测指标体系,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统计服务,及时反映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逐步推进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并重统计改革。二是加快统计现代化改革。完善科技创新综合统计报表制度,配合省局科技创新统计改革,组织开展领军企业研发情况专项调查。围绕“三新”统计调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研究数字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改进互联网经济统计制度,健全民营经济监测和中小非公企业监测体系,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体系。

四、“切诊”指要害,夯实数据基础。一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意见》《办法》《规定》及《全市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推进管控下沉、分级负责,加大企业实地核查力度,实现统计质量全过程管控和核查工作常态化。二是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出台《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活动方案》,健全基层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稳定统计员队伍,加大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推进县镇(街)、部门、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依法科学统计能力和源头数据质量。三是持续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严格执行联网直报各项规定,坚守“四条红线”,增强统计数据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力。出台《加强开发区统计工作实施办法》《加强高新区统计工作实施细则》,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对11个开发区经济总量实行分类核算,形成《经济发展类开发区监测指标体系》和《旅游类开发区监测指标体系》,实现了开发区的常态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