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侧改革 看宝鸡市农业结构调整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6-14 08:17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6年1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习近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在以后的多次讲话中,习近平曾多次讲到供给侧改革。在此,我根据个人的学习,浅谈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什么问题、根据供给侧改革如何调整宝鸡市农业产业结构。
一、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的“侧”可以理解为“端”、“一端”,与供给侧相对应的是需求侧。以前提到经济增长都是提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需求侧方面做工作。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这一端入手,从生产端进行改革,对症下药,生产社会发展所需的基础物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我国目前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问题。全国粮食产量十二连增,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全国粮食的库存量也在逐年增加,玉米的库存量达到两万吨,超过了一年的产量,稻谷政策性库存超过一亿吨。小麦总体上供需平衡,但市场需要的强筋麦、弱筋麦供应短缺。
(二)棉花问题。前几年在临储收购政策的刺激下,棉花产量不断增加,库存攀升,2011-2013年三个年度收储总量是1643万吨,投放了691万吨,2015年度储备棉库存量超过1100万吨,按照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库存占全球的50%以上。棉花产不对需,卖不出。
(三)油料问题。我国油料作物严重不足,每年需要进口的大豆量达到8000多万吨,用以加工食用油。国内油料作物仅能提供植物油消费总量的35%,65%需要进口。
(四)牛奶问题。一方面,全世界人均年消费牛奶110公斤,我国人均消费仅38公斤,乳品消费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内奶市场出现卖奶难、拒收奶、奶价下跌情况。2012年全国牛奶产量3743万吨,2013年下降到3531万吨,2014年、2015年分别为3724万吨、3755万吨,奶畜发展持续徘徊。以此同时,我国每年需要进口1400万吨奶制品。据海关统计今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乳品643407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9.8%;累计进口金额为119.8亿元,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27.3%。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洋奶粉所占领。
(五)农产品价格问题。首先,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开始明显高于国外农产品进口到岸完税以后的价格,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开始出现倒挂。2008年,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只有大豆,现在大宗农产品价格已经开始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的离岸价格。有一些农产品,比如棉花、糖料,价格已经顶破了“天花板”。其次,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开始体现。农产品成本称之为“地板”,它的不断提升对农业的挤压已经开始非常明显。由于劳动力越来越贵,租金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中像农机、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品越来越多,农业的成本处在快速上升的通道。
三、宝鸡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几点建议
全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概况为三句话:调减玉米、增加大豆、提升牛奶。宝鸡市第一产业主要是粮食、畜牧、水果三大块。大豆在宝鸡市农村,亩产只有200多斤,产量太低、效益太差,而且机械化程度低,传统上也只有零星种植,不宜大面积推广。而玉米是宝鸡市主要的大宗粮食品种,产量占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3%,是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不可不重视。因此,根据宝鸡市实际,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不放松粮食生产。宝鸡市有五个县区被列入国家级产粮大县,小麦和玉米是宝鸡市粮食生产的主打品种,这五个县区要保持产粮大县的称号,就必须确保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全市的粮食种植面积应该在490万亩以上、产量应该在140万吨以上。宝鸡市玉米产量高,且机械化收种程度高,效益好。春玉米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夏玉米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虽然玉米价格有所下降,但每公斤仍在1.67元左右,是农民增收的稳定支撑,种植面积应继续保持在180万亩以上。
(二)调整奶牛品种结构提升牛奶质量。宝鸡市是畜牧大市,奶牛是重头,稳定存栏20多万头、年产奶58.5万吨,产值20多亿元,畜牧业发展对宝鸡市农业整体发展和农民增收尤为重要。1、按照“保护种群、减少数量、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结构调整思路选优淘劣,选留品种纯度高、生产性能好、疫病净化控制严的高产奶牛群加以保护。2、推广粮经饲三元模式,促进种养结合,加快优质苜蓿、青储玉米、青储小麦的推广种植,降低成本、提升牛奶品种、增加效益。3、支持规模养殖和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发展,淘汰奶牛养殖小区和农户散养模式,鼓励乳品加工企业采取收购、入股、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式,吸纳现有养殖小区和农户的奶牛,建设自由牧场培植奶源。4、加强监管、生产放心奶业。奶业生产产业链长、环节多、牵扯面广,其中养殖过程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按照质量可追溯的原则,全面建立养殖档案和鲜奶销售台账,突出投入品的检验,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监管到位,生产安全放心奶,不断提高牛奶品质,以品质赢得市场。
(三)大力发展奶山羊。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羊奶及其制品市场需求日趋增长,羊奶营养丰富,品质优于牛奶,国内市场上羊奶供不应求,缺口较大,发展前景广阔。宝鸡市发展奶山羊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有力的科技支撑,位于千阳县的省莎能奶山羊良种繁育中心更是近水楼台,2015年宝鸡市的千阳、陇县、陈仓、凤翔四县区被省上确定为发展奶山羊示范县。目前,全市存栏奶山羊28.9万只,羊奶产量6.45万吨,拥有羊奶乳品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羊奶粉能力3万吨。发展奶山羊产业对于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四)扩大蔬菜种植。最近几年宝鸡的蔬菜产业发展滞后,本地蔬菜供给量只占到市场需求的二分之一左右。从蔬菜生产供给侧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蔬菜种植规模偏小,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仅有73.7万亩,仅只有咸阳市面积的50%和渭南市面积的60%。二是蔬菜发展缓慢,2015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73.7万亩,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仅增加了1.73万亩,五年累计增长仅2.4%。三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不升反降,2015年宝鸡市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06万亩,比2011年下降4.9%;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只有10.9%,比2011年下降0.6个百分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化膳食结构是必然,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有营养是大势所趋,蔬菜产业虽然是传统产业却依然保持着朝阳产业的经济价值,前几年菜比粮贵,现在菜比肉贵。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土地肥沃,又有种菜的传统,更有发展高山蔬菜的成功经验。当前应该抢抓全省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按照渭北塬区西宝北线两侧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渭河川道、城市近郊发展大棚和中小棚的布局掀起蔬菜基地建设高潮,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
农业供给侧改革,既是现代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全局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归根结底是生产经营主体的事,要让市场导航,农民把舵,政府主要起护航作用。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从长远着眼、从眼前入手,以市场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稳扎稳打、蹄疾步稳地推进供给侧改革,使农产品供给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满足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效益、更可持续的供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