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宝鸡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6-20 09:51

2012年,宝鸡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在全省2012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中,凤县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陇县、太白县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麟游县、千阳县获“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  
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1、经济较快发展。2012年,宝鸡市县域实现生产总值671.05亿元,较上年增长16.2%,高于全省县域增速2.7个百分点,高于宝鸡市GDP增速1.1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占宝鸡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6%,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县域县均实现县域生产总值74.56亿元,较上年增加13.96亿元,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九县生产总值凤翔县最高,为143.01亿元,太白最小,仅为13.79亿元。
2、财政实力增强。宝鸡市县域财政总收入48.24亿元,较上年增长32.4%,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总收入占宝鸡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30.3%。县均财政总收入5.36亿元,较上年增加1.31亿元。凤翔县财政总收入最多,为14.72亿元,太白最少,仅为1.17亿元。
县域地方财政收入18.16亿元,增长25.8%,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宝鸡市地方财政收入的28%。县均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较上年增加0.42亿元。凤县地方财政收入最多,为3.81亿元,太白最少,仅为0.63亿元。
3、工业化提升。宝鸡市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348.61亿元,较上年增长22.9%,高于宝鸡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9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宝鸡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2%,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县均实现工业增加值38.73亿元,比上年增加9.87亿元。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51.9%,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已占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九县中凤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为75.3%,太白、陇县比重较低,分别为36.7%、26.8%,县域之间差距较大。
4、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宝鸡市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0.05亿元,较上年增长43%,占宝鸡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7%,较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8.2亿元,增长45.1%,高于宝鸡市平均水平14.15个百分点。县均固定资产投资77.58亿元,比上年增加2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为凤翔县129.24亿元,眉县次之104.29亿元,凤县列第三101.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为眉县,增长83.9%,陇县次之,增长67.5%,太白列第三,增长45.1%。
5、非公经济较快发展。宝鸡市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3%,高于宝鸡市平均水平5.74个百分点。县域非公经济比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非公比重最高的为眉县71%,最低的为麟游县,为41%。
6、城乡收入快速增长。宝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373元,较上年增长16.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10元。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省水平。宝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7元,较上年增长15.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034元。 九县中有七个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水平,依次为凤县27550元、眉县26817元、凤翔26630元、岐山26242元、扶风县24205元、千阳县22525元、麟游县21215元。
7、民生投入加大。宝鸡市始终坚持把民生工程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民生投入进一步加大。2012年,宝鸡市县域财政支出101.99亿元,较上年增长34.5%,其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78.53亿元,增长38.3%,占县域财政支出的77%,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是投入资金最大的一年。
8、县域排名普遍前移。2012年,宝鸡市各县在全省83个县(市)中排位普遍前移,9县六进一平二退:陇县居41位,较2011年前移14位;太白县居53位,前移9位;麟游县居30位,前移4位;千阳县居39位,前移3位;岐山县居18位,前移1位;眉县居21位,前移1位;凤翔县居14位,位次未变;凤县居9位,后退一位;扶风县居24位,后退4位。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近年来,虽然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经济总量明显偏小。2011年,全国县域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51.04%,全省为53.32%,宝鸡市仅占46.4%,偏小。从县域平均规模看,2012年宝鸡市县均GDP 74.56亿元,为全省县域平均规模的77.5%,与周边咸阳、渭南相比,相差也较大。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评比中,宝鸡市仅凤县进入西部百强县,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宝鸡市县域经济与全国百强县相比差距甚远,挤进全国百强县任重而道远。
2、财政实力不强。2011年,全国百强县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39.36亿元,2012年陕西“十强县”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19.06亿元,全省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4.31亿元,而宝鸡市县域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仅2.02亿元,为全省县域平均地方财政收入的46.9%,与全国百强县、陕西“十强县”差距更大。居宝鸡市县域地方财政收入之首的凤县,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011年全国百强县的9.7%,2012年陕西“十强县”的20%,其余县差距更大。
3、县域工业化程度不高。2012年,宝鸡市县域县均实现工业增加值38.73亿元,低于全省县域平均工业增加值17.44亿元,为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平均规模的69%。宝鸡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较全省县域低6.5个百分点。从全省排名看,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凤县、麟游县、凤翔县进入全省前20名,其余县区位次靠后。
4、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2012年,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6%,全省为34.6%,宝鸡市为23.7%,宝鸡市县域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更低,仅为22.4%。从全省排名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没有1个县进入全省前20位,各县区排名普遍偏后。
三、加快推进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重要保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后劲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项目建设是根本。要构建促进发展的基础平台和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集中力量抓好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建设一批高科技含量、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性大项目,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要依托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用大项目当龙头、做牵动,用小项目搞延伸、做配套,通过一大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使项目建设成为支撑宝鸡市县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助推器。
2、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仅是增强县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2012年,宝鸡市县均实现工业增加值为全省平均规模的69%,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较全省低6.5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从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发展情况来看,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县域工业十分发达,宝鸡市凤县、麟游发展较快,也主要是因为工业的强劲带动。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以增强宝鸡市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带动宝鸡市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3、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
2012年,宝鸡市县域服务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比重低,从全省县域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排名看, 宝鸡市9个县均在35位以后,因此要在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4、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瓶颈
2012年,宝鸡市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为2.02亿元,为全省平均规模的46.9%,县域发展资金明显偏少。资金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在加强财源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改善银企关系,规范和壮大财政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融资能力,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县域投资和发展,全力以赴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