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宝鸡与宁波、厦门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10-25 11:19

题记:2012年8月下旬,笔者随宝鸡市创建创新型城市东部行考察团,对宁波、厦门市的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目睹了沿海开放城市科技创新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宁波研发园和厦门以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照张宁局长的要求,在陕西省统计局杨毅、宁波市统计局王聪和浙江省、福建省统计同仁的鼎立支持下,写就此文,以期宝鸡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标兵的引领下,在未来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核心。在全国经济仍然难以摆脱金融危机的桎梏中,自主创新作为指导我们未来发展新的战略被再次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对地区而言,意味着财富和进步;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生存的保障与发展的空间。我们根据宁波、厦门市发布的2011年年度科技统计资料,对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一比较,以了解宝鸡工业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差距。
一、企业R&D实力比较
R&D实力包括R&D经费支出水平和R&D投入强度,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运行的情况,是衡量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1、宝鸡企业R&D经费投入相对偏低
根据相关地市发布的科技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宁波、厦门、宝鸡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分别为97.5 亿元、68.86亿元和13.46亿元,其中,宁波的R&D经费支出最多,其次为厦门,宝鸡的R&D经费支出居末位,占陕西省总量的5.4%,比西安低75.8个百分点。此外,宝鸡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19%,也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以及全国和陕西省。R&D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也是构成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最重要的内容之一。R&D投入水平偏低已成为宝鸡市科技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表一:2011年三市及全国、陕西省企业R&D情况
 
全社会R&D经费支出(亿元)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
全 国
8687.00
1.84
5993.8
0.71
陕西省
249.10
2.01
96.39
0.69
宁波市
198.35
3.30
97.50
0.83
厦门市
68.86
2.71
59.65
1.37
宝鸡市
14.00
1.19
13.46
1.01
2、宝鸡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厦门高于宁波
R&D投入强度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密集度的可比指标。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排名依次为厦门、宝鸡和宁波,宝鸡在三个城市中位居中间位置,投入强度仅为1.01%。
再从行业R&D投入强度超过1%的情况来看,宁波和厦门投入强度在1%以上的行业分别为5个和11个,宁波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厦门是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宝鸡6个,即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通过对企业R&D实力比较发现,宝鸡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在三个城市中处于下游位置。虽然这主要是由于宝鸡市中小型企业偏多,研发实力不强所致,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宝鸡市企业R&D实力普遍较弱;二是从行业R&D投入强度来看,其他两市投入强度较高的行业均为本市的支柱产业或高新技术行业,而宝鸡R&D投入行业特征不明显,缺乏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的有效支撑。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
1、宝鸡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比重较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宝鸡企业不仅R&D经费投入较少,而且开展科技活动的比重也较低,这说明宝鸡大部分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意识不强。在三个城市中,宝鸡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比重为14.3 %,远远低于宁波和厦门。另从企业规模看,2011年宝鸡大中型企业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7.3%,小型企业所占比重为7.3%,分别位居三个城市的末位。而宁波和厦门无论是大中型工业企业还是小型工业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活跃度均要远远高于宝鸡。
表二:2011年三市及全国、陕西省企业开展科技活动比重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开展R&D活动企业比重(%)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小型工业企业(%)
全 国
11.5
25.2
8.2
陕西省
9.1
24.2
4.6
宁波市
36.0
58.2
31.8
厦门市
27.5
47.1
19.9
宝鸡市
14.3
37.3
7.3

2、宝鸡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R&D人员和创新费用较高
2011年,三个城市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投入R&D人员最多的是宁波,为5.7万人,最少的是宝鸡,仅为6162人。从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的科技活动人员来看,宝鸡是三个城市中投入人员最多的城市,平均每一企业投入的科研人员达到112人,比投入人员最少的宁波多76人,比陕西省平均水平少13人。
  表三:2011年三市及全国、陕西省有创新(R&D)活动企业平均投入情况(规上工业企业)

 

 
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R&D人员
(人)
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创新费用(万元)
陕西省
125
2920.98
宁波市
36
408.12
厦门市
100
2153.48
宝鸡市
112
2447.35

 

从有创新活动企业平均投入的科技活动经费来看,宝鸡最高,达到2447.35万元,宁波最低,为408.12万元,分别比厦门平均水平高293.87万元,比陕西省平均水平低473.63万元。
3、宝鸡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相对较少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形式。2011年,宝鸡新产品开发经费为15.75亿元,虽然在三个城市中仍位居末位,但该项经费占GDP的比重已达到1.34%,在三个城市中比厦门低1.26个百分点,比陕西省平均水平高0.48个百分点,表明宝鸡企业自主创新以新产品开发为主。
新产品产值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直接成果。2011年,宝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45.28亿元,位居第三,前面的宁波为2241.97亿元,厦门为1116.22亿元。此外,宝鸡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位居第三,分别低于宁波、厦门4.1和11.3个百分点,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表四:2011年三市及全国、陕西省企业新产品投入和产出情况(规上工业企业)
 
新产品开发经费(亿元)
新产品开发经费占GDP比重(%)
新产品产值
(亿元)
新产品产值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比重(%)
陕西省
106.70
0.86
1091.58
20.0
宁波市
 
 
2241.97
18.6
厦门市
66.73
2.60
1116.22
25.8
宝鸡市
15.75
1.34
245.28
14.5
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发现,宝鸡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所限,在科技创新中投入的人力和经费总额明显偏低。
三、企业创新竞争力比较
专利数通常用来评价一个地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成效,专利的数量、水平以及被社会认可和市场接受的程度,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竞争力。
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宝鸡的专利申请数量为595件,远远落后于宁波16972和厦门4232件,占陕西省的5.2%;2011年宝鸡的有效发明专利数为275件,占陕西省的2.2%。与其他两市对比,宝鸡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也不明显。
  [结论]
1、从三个城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发现,宝鸡市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资金实力所限,相对于宁波、厦门来说,小规模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较好,同时也比宁波喝厦门更注重于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竞争力的发展空间较大。
2、在看到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同时,宝鸡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相对偏低。由于宝鸡市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其生产仅以简单的加工和模仿为主,同时研发投入的高风险性又制约了一些资金实力有限的企业只注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导致宝鸡企业R&D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二是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宝鸡市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仍然比较缺乏,宝鸡市人才队伍中博士、硕士仅占8%。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加大,企业创新人才不足已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宝鸡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三是企业缺乏产品核心竞争技术。宝鸡从授权专利结构来看,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了宝鸡市专利的大部分,发明专利只占少数。宝鸡企业的主导产品大多仍是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并以价格低廉取胜,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3、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宝鸡整个“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2010年宝鸡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号,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强化措施和政策,努力提升宝鸡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具体的做法上,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形成全社会促进创新的良好氛围。二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由于宝鸡本身人才资源匮乏,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和留住国内外优秀人才,为企业自主创新实现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由于宝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在创新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应把创新重点放在培育后发性技术优势上,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对它的消化和吸收进而实现创新,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功效。
4、宁波的经济总量为6010.48亿元,厦门为2535.8亿元,而宝鸡只有1175.75亿元,三个经济实力相差较大的城市作比较,其中的结论若有不妥之处,应该从可比性方面加以思考。
 
注解宁波市:位于中国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杭州湾相望,是浙江省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宁波是拥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在悠久的人文演化过程中,宁波拥有浑厚的文化、经济思想的积累。现在的宁波,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享有省级经济管辖权限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力的'较大的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各项社会经济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宁波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10.48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总值为12213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1.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7.6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18元,港口货物吞吐量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51.2万标箱,是中国大陆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宁波具有良好地发展条件和基础。拥有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的北仑港;拥有以服装、纺织、机械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和以石化、钢铁、电力、造纸等为代表的临港型大工业体系;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开发区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保税区;拥有旅居海外64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万宁波籍人士及后裔。宁波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被联合国评估为中国大陆最具发展前途的城市之一。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2011年,厦门市户籍人口185.26万人,常住人口361万人;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5.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51.61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70.68亿元;宝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28元。厦门农业生产走向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宝鸡市共有耕地42万亩,除产有水稻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蔬菜、龙眼等经济作物。厦门还有丰富的水产资源,能提供种类繁多的鱼类、贝类等产品。工业生产增长迅速,形成了以电子、机械、纺织、食品、化工、医药、建材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提供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工业产品。厦门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因而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中国休闲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厦门无可争议的特色。《2006-2010年中国城市价值报告》,厦门名列全国第六。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厦门位列两岸四地前二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