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和谐之基。今年上半年,宝鸡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的发展目标,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始终把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来抓,通过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努力推动全民创业。宝鸡市上半年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从业人员报酬大幅提高,创业带动就业势头良好。
一、上半年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的基本特点
1、从业人员总量保持稳步增长
截止二季度末,宝鸡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30.47万人,较上年同期29.69万人增长2.63%。
其中:宝鸡市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8.29万人,较上年同期17.92万人增长2.06%;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55万人较上年同期1.41万人增长9.93%,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0.63万人较上年同期10.36万人增长2.61%。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2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变化情况表 |
|
从业人数(万人) |
增长(%) |
2011年 |
2012年 |
比去年同期 |
比一季度末 |
二季度末 |
一季度末 |
二季度末 |
国有单位 |
17.92 |
18.2 |
18.29 |
2.06 |
0.47 |
城镇集体单位 |
1.41 |
1.5 |
1.55 |
9.93 |
2.99 |
其他单位 |
10.36 |
10.62 |
10.63 |
2.61 |
0.16 |
合 计 |
29.69 |
30.32 |
30.47 |
2.63 |
0.49 |
分行业看,增加较多的主要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二季度末宝鸡市这五个行业从业人员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39%、12.99%、18.88%、4.40%和3.81%,五个行业增加的从业人员数占全部增加的从业人员数80.83%。从业人员数减少的行业只有农林牧渔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50人和406人。
2、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大幅增加
宝鸡市1至6月份,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3.15亿元,较上年同期44.01亿元增长20.76%。
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4.60亿元,较上年同期31.63亿元增长9.4%;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26亿元,较上年同期1.50亿元增长50.35%;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6.29亿元较上年同期10.88亿元增长49.70%。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2012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工资变化情况表 |
|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亿元) |
同比增长(%) |
|
2012年二季度末 |
2011年二季度末 |
|
国有单位 |
34.6 |
31.63 |
9.4 |
城镇集体单位 |
2.26 |
1.5 |
50.35 |
其他单位 |
16.29 |
10.88 |
49.7 |
合 计 |
53.15 |
44.01 |
20.76 |
3、平均工资增长有所加快
宝鸡市上半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789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3%,比一季度增长速度快0.8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集体单位、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增长速度均超过30%;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副度不大,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具体情况见表3:
表三 2012年上半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表 |
|
平均工资(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
2012年一季度 |
2012年二季度 |
一季度 |
二季度 |
国有单位 |
9571 |
19619 |
14.28 |
11.15 |
城镇集体单位 |
6581 |
14835 |
21.8 |
38.71 |
其他单位 |
7848 |
15441 |
27.2 |
44.38 |
总 计 |
8923 |
17890 |
19.6 |
20.43 |
4、不同行业间工资水平凸显差异
(1)位于平均工资前三位的行业是金融、采矿业和教育,平均工资均在21000元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是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位列前三的行业,增长幅度均超过30%。(2)金融业既是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也是增幅最快的行业之一,上半年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24031元,同比增长超过40%。(3)工资水平最高、最低的行业间差异较大,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与最低的住宿餐饮业相差将近3倍。
二、从业人员和工资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将招商引资摆在了宝鸡市工作的首要位置,吉利汽车、农夫山泉、潍柴动力、联想集团、大唐电力、居然之家等一批高质量的项目相继签约,上亿元大项目先后落户开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宝鸡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上半年GDP增长15.2%,投资的驱动对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组织专场招聘会,化解用工信息的不对称。针对上半年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行业季节性“招工难”现象,各县区主动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切实做好企业用工供需衔接和服务引导工作。宝鸡市组织多场大型招聘会,开展促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组织300多家企业进场,提供就业岗位6120个,当场达成用工协议720人,占求职总人数的22%;市人社系统创新就业服务,实施就业援助,6月份,组织多家用人单位深入宝鸡文理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就业。
(三)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较快。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和九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引领宝鸡市经济大跨越的关键。今年,宝鸡市新出台了大企业大集团销售收入上台阶奖励办法,在政策激励下,宝钛集团、宝石机械、宝鸡卷烟厂、西凤酒集团等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企业士气大振,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产量大幅增加,在大企业大集团的带动下,上半年宝鸡市企业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3.25%。
(四)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增资兑现到位。各县区机关、事业单位自2011年后半年开始统一增补津补贴,同时事业单位补发绩效工资,拉动了职工工资的增长,对宝鸡市工资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就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矛盾,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二是行业间工资差距明显。从19大行业来看,超过宝鸡市职工平均水平的行业只有6个。而像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水平较低,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的月均差距为2619元。
四、全年劳动就业形势的展望及建议
总体上,宝鸡市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还存在一定的缺口。个人就业愿望、能力水平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之间的差距是目前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女性由于年龄、技能等因素就业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高级技术人员需求较大。因此,下半年宝鸡市的就业工作重点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就业服务管理,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等。
(一)政府搭台,建设产业园区,以创业带动就业。目前,宝鸡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宝鸡市上下应以此为契机,紧紧抓住中、省推动经济转型,东部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支持各县区工业、农业产业园区主导特色产业树立县域经济特色,在发展方式上求突破,以实现对劳动力转移的吸纳。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优惠办法,建立孵化园区(商城),吸引有实力、有资金、有市场经验的企业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招工找工”结对子的双赢模式,多渠道促进就业。
(二)多措并举,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随着宝鸡市大企业大集团建设的不断加力提速,省、市属国企改革重组进程的加快,宝鸡市非公经济以迅猛的态势持续发展,企业由少渐多,规模由小到大,吸纳劳动力就业势头由弱变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安置劳动力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此,应积极支持非公经济拓宽融资渠道、拓宽企业化运作模式。鼓励引导聚丰、华夏、宏运等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开拓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增强非公经济对下岗失业人员、城市新增劳动力、农村进城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加快产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要立足自身,培养宝鸡市工业企业集团所需各种各类人才。围绕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主,整合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统筹抓好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培养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以满足企业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对劳动技能的需要。要扩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与力度,加大用工需求的分析,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减缓用工的结构性矛盾。
(四)优化软环境、促进就业收入实现双赢。宝鸡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三个零”的服务理念,围绕打造最佳投资环境,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着力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在良好投资环境下,吸引越来越多的500强企业来宝鸡发展。以中信、民生、招商银行、中邮证券等金融业为代表,外阜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纷纷登陆,将极大地促进本地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发展;大润发、沃尔玛等国内连锁大型超市的相继进驻,国美、苏宁电器等家电巨头不断拓展新店,既能繁荣本地的批发零售市场,又将极大地提高宝鸡市的就业机会、增加职工的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