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宝鸡市县域经济竞相发展 实力不断增强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05-17 11:29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宝鸡市各县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改善民生,宝鸡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全省2011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考评中,凤县再次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列第八位,麟游县、千阳县荣获“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奖,分别列第一位、第二位,渭滨区姜谭工业园和凤翔县长青工业园荣获“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榜中,凤县首次入选全国西部百强县,排名位居第93位,是陕西省唯一新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县,也是宝鸡市第一个进入西部百强县的县。
一、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经济较快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宝鸡市实现县域生产总值545.4亿元,较上年增长14.4%,县域生产总值占宝鸡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4%,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县均实现县域生产总值60.6亿元,较上年增加11.25亿元,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在九县中,生产总值凤翔最高,为120.84亿元,岐山次之113.57亿元,凤县列第三91.15亿元,千阳、麟游、太白较小,分别为20.8亿元、19.25亿元、11.35亿元。
2、财政较快增长,保障强劲有力
2011年,宝鸡市县域财政总收入36.42亿元,较上年增长26.1%,县均财政总收入4.05亿元,较上年增加0.84亿元。在九县财政总收入中,凤翔最高10.5亿元,凤县次之7.24亿元,岐山列第三5.1亿元,千阳、太白最少,仅分别为1.06亿元和0.99亿元。
2011年县域地方财政收入14.43亿元,增长33.4%,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宝鸡市地方财政收入28.1%。县均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较上年增加0. 4亿元。在九县地方财政收入中,凤县最高3.36亿元,凤翔次之2.95亿元,岐山列第三2.0亿元,千阳、太白最少,仅分别为0.56亿元和0.49亿元。
3、工业较快发展,主导作用突出
2011年,宝鸡市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259.72亿元,增长20.4%,高于宝鸡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宝鸡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3%,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县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8.86亿元,比上年增加5.62亿元。宝鸡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47.6%,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九县中凤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为73.9%,陇县、千阳比重较低,分别为23%和29.6%。
4、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11年,宝鸡市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51亿元,增长23%,占宝鸡市总量的50.6%,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1.29亿元,增长31.6%,县均固定资产投资53.48亿元,比上年增加12.85亿元。九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的为凤翔93.25亿元,凤县次之74.34亿元,岐山列第三70.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为眉县,增长75.1%,陇县次之,增长63.2%,凤翔列第三,增长47.8%。   
5、非公经济比重提高,经济活力增强
2011年,宝鸡市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宝鸡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县域非公经济比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九县中,比重最高的为眉县71%,凤县次之59.1%,扶风列第三57%,最低的麟游比重为41%。
6惠民政策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快速增长
宝鸡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11年,宝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340元,较上年增长25.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12元。 宝鸡市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省水平,有五个县高于宝鸡市,依次为凤翔7896元、岐山7884元,凤县7621元、眉山7021元、扶风6438元。
2011年,宝鸡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7元,较上年增长17.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092元。 九县中有七个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水平,依次为凤县23387元、凤翔23096元、眉县22765元、岐山22681元、扶风县20902元、千阳县19536元、麟游县18384元。
7、民生投入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宝鸡市始终坚持把民生工程作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1年宝鸡市县域财政支出75.83亿元,较上年增加17.56亿元,增长30.1%,其中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56.76亿元,增长31.7%,占县域财政支出的74.9%,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是投入资金最大的一年
二、宝鸡市各县区在全省监测考核中的位次
2011年,宝鸡市九县在全省83个县(市)中排位:陇县列第55位,较2010年前移2位;眉县列第22位,前移一位;凤翔县列14位,位次未变;千阳县列第42位,位次未变;凤县列第8位,位次未变;麟游县列第34位,后退1位;太白县列第62位,后退3位;岐山县列第19位,后退4位;扶风县列第31位,后退7位。
宝鸡市三区在全省24个区中的排名:渭滨区列全省第6位,金台区列第11位,位次均未变; 陈仓区列第21位,后退3位。
三、宝鸡市县域经济与全省县域经济的比较
 
宝鸡市县域水平与全省县域水平比较表
 
单位
全省县域
宝鸡市县域
县均生产总值
亿元
80.38
60.6
县域生产总值增速
%
14.9
14.4
人均县域生产总值
28265
19453
县均财政总收入
亿元
9.94
4.05
县域财政总收入增速
%
31.5
26.1
县均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3.52
1.6
县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50.5
53.48
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28.1
31.6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56.0
47.6
农民人均纯收入
6108
70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249
21494
财政支出中教、科、文、社、卫、农和住房支出比重
%
67.8
74.9
1、宝鸡市县域水平与全省县域水平的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宝鸡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中教、科、文、社、卫、农和住房支出比重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县域生产总值、县域财政总收入、县均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说明宝鸡市县域相对全省县域平均水平规模偏小、财政实力不强、工业化程度不高。
2、宝鸡市县域主要指标入围全省前20名的县

 

宝鸡市县域主要指标入围全省前20名的县
 
 
指标名称
进入全省前20名的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眉县(3名)陇县(4名) 凤翔(8名) 太白(9名) 凤县(13名)千阳(14名)
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比重
扶风(1名) 眉县(2名) 陇县(7名)凤翔(9名)岐山(13名)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眉县(4名)太白(9名)凤翔(10名)扶风(14名)千阳(18名)
非公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眉县(1名)凤县(4名)扶风(6名)岐山(13名)
农民人均纯收入
凤翔(8名)岐山(9名)凤县(11名)眉县(19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凤县(5名)凤翔(6名)眉县(10名)岐山(12名)
公众安全感满意率
太白(1名)凤翔(9名)千阳(12名)麟游(16名)
固定资产投资
凤翔(12名)凤县(16名)岐山(17名)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麟游(3名)凤县(6名)千阳(8名)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麟游(15名)凤县(16名)千阳(20名)
地区生产总值总量
凤翔(12名)岐山(13名)
财政总收入增速
麟游(1名)太白(3名)眉县(19名)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凤县(10名)凤翔(19名)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眉县(2名)凤县(18名)
财政总收入
凤翔(15名)
县域人均生产总值
凤县(5名)
县域人均财政总收入
凤县(12名)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
凤县(8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凤县(16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化学需氧量消减率
 
二氧化硫消减率
 
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从上表可以看出:宝鸡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民生支出比重、非公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在全省领先县域较多,财政总收入、县域人均财政总收入、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仅有一个县入围全省前20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城镇维护建设资金支出、化学需氧量消减率、二氧化硫消减率等指标,没有1个县入围全省前20名。
四、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抢抓《关天发展》机遇,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2011年,宝鸡市县均GDP 60.6亿元,为全省县域平均规模的 75.4%,与周边咸阳县均GDP77.6亿元、渭南县均GDP81.07亿元相比,相差15亿元以上。县均财政总收入4.05亿元,为全省县域平均财政总收入的40.7%,县均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为全省县均地方财政收入的45.5%。凤县虽连续三年入选全省“十强县”、西部“百强县”,但与省内府谷、神木相比差距非常大,由此可见,宝鸡市县域经济规模偏小,财政实力不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的重要支撑,宝鸡市县域一定要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关天经济区规划、省政府53号文件等政策机遇,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2抓好项目建设,积极谋划重大项目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项目建设是根本。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体现为项目的竞争,拥有高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各级政府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使项目建设成为支撑宝鸡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助推器,在项目建设上,要注重发挥县域优势,精心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动力,构建促进发展的基础平台和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集中力量抓好招商引资和建设项目。
3、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1年,宝鸡市县均实现工业增加值28.86亿元,为全省平均规模的64.1% ,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较全省低8.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从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发展情况来看,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县域工业十分发达,因此我们必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推进县域工业发展,力争未来五年内,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到县域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规模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4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以赴解决县域发展资金
资金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宝鸡市县域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在加强财源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改善银企关系,规范和壮大财政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融资能力,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县域投资和发展。
5、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
2011年,全国服务业比重43.1% ,全省35%,宝鸡市县域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24.6%。从全省县域考核指标排位看,宝鸡市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排名普遍偏后,宝鸡市9个县均在40位以后,因此要在继续保持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