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宝鸡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狠抓工业生产,坚持大企业大集团建设、集群化发展和园区化承载“三大战略”,大力实施“1553”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四个基地”,积极实施“五大工程”,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总量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稳步优化,龙头企业带动明显,名优产品不断增加,各种经济成分呈现协调发展,县域特色明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业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工业发展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宝鸡工业发展成就显著,逐步形成经济总量较大,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行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丰富的工业发展格局。202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34.6%,年均增长6.1%,其中制造业比2015年增长48.9%,年均增长8.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年均增长5.2%,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0.8%,平均用工人数达到17.49 万人。
图1 “十三五”期间宝鸡市生产总值、工业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速
(一)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市工业企业近8000家,比2015年增加1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44家,大中型企业93家,上市公司达到5 家。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4家,占11.1%;集体企业7 家,占0.8%;私营企业559家,占6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5家,占1.8%,其他企业169家,占20%。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239家,占28.3%;重工业605家,占71.7%。
(二)行业覆盖面扩大。截至2020年,宝鸡市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材料两个500亿级、石油钻采、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涵盖3个工业门类、35个行业大类,116个中类、224个小类,已形成西北地区除省会城市外,行业覆盖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宝鸡在35个大类中有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行业覆盖面达85.4%,比2015年提高了2.5百分点。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业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以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为补充的多行业协同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三)工业产品日渐丰富。“十三五”期间,宝鸡工业产品日益丰富,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宝鸡市工业产品“即可上天,也可入海,即可钻采,也可搭桥”,生产种类和产量持续增加,已覆盖高精度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电器仪表、海工设备等高科技产品,涉及227种重点产品。神洲系列飞船、C919大型客机、万米深潜“奋斗者号”、“嫦娥号”等大国重器都有宝鸡的关键零部件或关键材料。很多工业产品实现了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优到强的良好态势。同时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逐年提升,2020年末,全市主要工业产品年生产能力:卷烟307.5亿支,钢材136.58万吨,原煤1215万吨,水泥1024.44万吨,金属切削机床14443台,汽车170159辆,发电量152.2亿千瓦时。
(四)工业提质增效明显。一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96.7%;占全市GDP的43.5%。2020年,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26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4家,超100亿企业4家。二是主要效益指标持续优化。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8.6%;资产负债率为5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9% ,较“十二五”末期均呈优化态势。全员劳动生产率56.66万元/人.年,较2015年增加8.54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4%,较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工业特色优势明显
宝鸡工业经济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经过五年的聚能发展,装备制造提速、能化工业崛起、汽车产业扩张、基础设施推进等多轮驱动,聚力形成五大支柱产业、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三大特色产业引领的宝鸡全新工业体系。
(一)龙头企业强势引领。 “十三五”期间,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享有盛誉的优质企业引领宝鸡工业快速发展。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3000米高合金连续管制造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油气田急需的高端管材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宝钛集团研发的4500m深潜器用钛合金载人球壳制造技术(项目),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烽火通信、法士特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汉德车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秦川机床建设的“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数字化车间” 属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减速器产业示范项目,生产的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在国内同行业领先;中铁宝桥是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铁路提速道岔、磁悬浮功能件和轨排生产基地,参与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荣获国际桥协杰出结构奖;东岭集团是西北最大的民营企业等等。龙头企业正成为宝鸡工业经济发展的代表,更是承载着宝鸡工业再次腾飞的坚强保证。
(二)特色工业园区蓬勃发展。近年来,宝鸡把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产业,不断优化集中区产业结构,加速集中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21个,其中省级示范集中区9个。省级高新区1个(凤翔高新区),省级经开区2个(蔡家坡经开区、眉县经开区)。集中区入驻企业达1354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4户。先后引进了陕汽商用车、宝钛集团金属复合材生产线扩能建设、秦川机床18万套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中车时代轨道交通产业园、中科网络科技研发基地等项目入园建设。蔡家坡经开区着力打造丝路汽车名城,眉县经开区积极建设“中国钛谷”东区,渭滨姜谭工业园全力打造“传感器之都”,陈仓科技工业园建设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被命名为全省首家“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截止2020年底,全市21个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7%;实现营业收入增长9.0%。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集中区达到14个,超过100亿元的集中区9个。集中区从业人员达到18.49万人。县域工业集中区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县域发展要素集聚的重要平台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全市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就业创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绿色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近些年,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环保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宝鸡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工厂创建、节水型企业创建等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绿色制造宣传,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支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产业链和绿色园区。我市宝鸡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第四批和第五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陕西燕园众欣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水性建筑涂料入选工信部第五批“绿色设计产品名单”;二是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在火力发电、纺织、造纸、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新创建节水型企业。青岛啤酒汉斯宝鸡有限公司、陕西西凤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农夫山泉陕西太白山饮料有限公司、冀东水泥凤翔有限责任公司等15户企业成功入选“省级节水标杆企业名单”。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厚积薄发。2020年,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5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7%。 比2015年提高8.5百分点。 其中,新材料产业88个,高端装备制造业39个,节能环保产业36个,生物产业32个,新能源产业18个。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宝鸡市规上工业0.7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5.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全市工业经济战略转型和结构升级有重要意义。
(五)高技术制造业活力继续增强。近年来,宝鸡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体系建设、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抓手,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深空、深海、深地、高铁、智能机器人、核能发电、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领域,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以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为支撑,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打破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止20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5.9%和5.2%,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制造业1.8和1.1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占规上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1.3%;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率为64.2%。
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五年来,宝鸡持续推进“1553”行动计划和《宝鸡制造2025行动纲要》,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自主创新为抓手,以高端化为方向,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改造提升食品、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随着市场经济、资源禀赋等因素助推,我市逐步形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优势装备制造业、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到2020年,这五大支柱产业年均产值占比超八成,钛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全球第二,进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汽车及零部件产量、产值均占到陕西省三分之一;数控机床国内行业排名第一。正是制造业强市方兴未艾,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图2 2020年规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比
(一)五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与2015年比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总产值增长2.5倍,年均增长31.9%;钛及钛合金产业增长49.6%,年均增长8.4%;烟酒食品产业增长28.5%,年均增长9.3%;能源化工产业增长14.2%,年均增长7.1%;优势装备制造产业增长80.4%,年均增长15.6%。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中,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及光通信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产业和高档数控机床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三大特色产业中,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有色冶金产业规模总量和品种质量进一步提升。
图3 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
(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2020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5.1%,较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非公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9.6%,提高10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3%,提高10.8个百分点。
“十三五”,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宝鸡工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产业链与创新链加快融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展望未来,宝鸡工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把做优做强工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宝鸡工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