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宝鸡市委市政府聚焦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四城”建设目标,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和营商环境,培育壮大企业发展动能提升,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建筑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加快推进宝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筑业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十三五”期间,宝鸡建筑业发展提速,产业规模、企业效益、技术装备和建造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72.08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3%,比“十二五”末增长95.6%,年均增长14.4%;完成建筑和安装工程产值1045.84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97.3%,年均增长14.6%。
二、企业户数逐年增加,资质等级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宝鸡新城镇化发展、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陆续建成,有力推进建筑业蓬勃发展,行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末,全市资质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220户,比“十二五”末增加75户,增长51.7%,年均增长8.7%,占全省建筑业企业户数的比重为10.9%。
三、就业队伍不断壮大,私营企业扩充明显
“十三五”期间建筑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建筑业“放管服”,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养和吸收高素质技术人员。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围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大企业减负稳岗力度,提升投资和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为建筑业安置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十三五”末,全市从事建筑业施工企业的平均人数达到13.55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22.5%,年均增长4.1%;实现职工薪酬达到40.2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55.9%,年均增长9.3%。期末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1.42万人,增长16.4%,年均增长3.1%。全市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2.8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95%,比“十二五”末增长40.7%,年均增长7.1%。
四、建筑领域不断壮大,行业结构发展稳定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工业技改建筑规模提升,使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量增加,市场竞争模式与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发展。“十三五”末,全市建筑业仍以房屋建筑业为主导,行业包括房屋建筑业、铁路公路和市政道路、水利水电和架线管道施工、设备安装业、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工程。2020年全市房屋建筑业完成总产值达到720.1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67.2%,比“十二五”末增长95.8%,年均增长14.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29.2万平方米,比“十二五”末增长37.8%,年均增长6.6%。
五、企业技术能力、装备水平厚积薄发
“十三五”期间,宝鸡建筑业不断加强行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生产和建筑机械装备现代化水平,施工机械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施工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末,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年末总台数发展到4.92万台,比“十二五”末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4%;自有设备净产值达到14.42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23.0%,年均增长4.2%;自有施工机械设备年末总功率达到73.39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长70.7%,年均增长11.3%。
六、实施“两条腿走路”战略,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
五年来,我市全面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培育竞争新优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加快转型升级,抢抓机遇,不断开拓企业业务经营范围,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引进先进施工建设理念,增加市场竞争力,为宝鸡发展积蓄势能。“十三五”末,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施工产值175.28亿元,占全市建筑施工产值的16.3%,比“十二五”末增长3.1倍,年均增长32.7%。
七、建筑业成绩斐然,品质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宝鸡围绕关天经济区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东扩南移北上”战略,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下逐渐发展成为装备制造业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建筑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宝鸡机场、南客站,旬凤、眉太高速、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更加便携;陕西麟北煤业、长青能源化工、中铁宝桥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使宝鸡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工业强市;开元、银泰、吾悦等大型百货商场,万福、建国、海棠假日等高端酒店,宝鸡蟠龙新区、东岭城市综合体、港务区、综合保税区相继建成,推动宝鸡经济发展与国内外接轨;西府老街、陈仓老街、九龙山、大水川等一批旅游文化休闲景区建成,推进宝鸡旅游业快速发展;南山中学、方塘中学、长安大学,高新医院、瑞海眼科医院,及社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大幅提升了城市品质和人居条件,有力助推宝鸡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十三五”末全市实现建筑和安装工程投资较“十二五”末增长11.8%,年均增长2.3%。建安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2.4%,较“十二五”末提高17.6个百分点。
八、企业实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建筑行业主要以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等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构成。我市拥有大型骨干企业陕西二建、七建、中铁一局五公司等知名实力国企,建安集团、市二建、西建集团等著名民营企业和中铁宝桥等国内顶尖路桥制造企业。其中陕西建工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挤身中国建筑业成长性企业百强、陕西省建筑业五十强之列,兴建了中小型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陕西建工第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兴建大唐芙蓉园、宝鸡市教育中心工程;宝鸡建安集团兴建法门寺文化景区重建工程;宝鸡市二建兴建宝鸡市中华石鼓园工程等,分别获得鲁班奖和国优工程奖。“十三五”末,全市资质内部省属企业24户,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9.41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69.3%,年均增长11.1%,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6%。
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五年来,宝鸡建筑业蓬勃发展,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实力和贡献明显提高。展望未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筑行业继续发挥不屈不挠的工匠精神,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