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百年荣程焕河山 市场繁荣谱新篇——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年宝鸡消费市场长足发展

来源:宝鸡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6-11 13:35

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年以来,宝鸡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宝鸡经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消费市场不断繁荣,消费品质持续升级,消费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舒适便利,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加。

从匮乏到充裕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解放前的宝鸡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人民收入低下,生活困苦,购买力低下,消费市场萧条冷清。1949年,宝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39亿元,人均28.14元。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形成,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人民群众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宝鸡消费市场开始兴旺。197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3.42亿元,较1949年增长7.77倍,年均增长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供应不断丰富,宝鸡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宝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1.94亿元,较1978年增长233倍,年均增长13.9%;人均消费品额24141万元,是1949年856倍。新中国成立以来,宝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11.3%增长,持续、快速增长。

从简朴到智能消费品质升级换代

宝鸡历史悠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滋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消费量少,消费品单一,人民生活简朴。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居民消费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油盐酱醋茶和衣着品为主;六七十年代,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为代表的设备用品消费进入家庭;八十年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购买家庭设备用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以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为代表的家用电器成为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主流;九十年代,空调、微波炉、摩托车、金银首饰为居民生活增光添彩;进入二十一世纪,汽车、住房、通讯、旅游消费成为新热点,宝鸡市消费品市场火热繁荣,市场供应充裕,商品琳琅满目,升级换代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宝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强,文化消费、知识消费、健康消费、智能化消费升级加速,在追求营养、健康、舒适、便利、文化休闲方面支出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扑面而来,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家电消费走进百姓家,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擦亮人民生活,花钱“悦己”正成为宝鸡人民新的消费观。

从清冷到宜居消费环境优化提升

新中国成立前的宝鸡市场商家寥寥可数,商贸行业少,商品数量少、结构单一,人民购买生活用品、寻医问药都要长距离跋涉,费时费力,极大不便。新中国成立后,宝鸡市场历经生活必需品短缺、计划经济的凭票供应、物资市场的全面开放,到如今消费市场体系建成,消费环境发生巨变。宝鸡本土一大批商贸基础设施提升换代,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充分发展,“一刻钟”城市商圈、商贸街区、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新大道、金台大道新商圈逐步成熟,西府老街、陈仓老街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建成。一批星级酒店、知名餐饮企业入住宝鸡,海棠假日酒店、皇冠假日酒店建成运营;各种连锁、快捷酒店快速发展,温泉民宿、潮流民宿坐落城乡,为来宝游客和宝鸡居民休闲度假提供更多选择。商业综合体快速崛起,天下汇、银泰城建成运营,方圆荟•华夏MALL、高力-奥莱欧陆小镇、宝鸡汇智中心奠基招商;商场、超市、便利店栉次鳞比,京东、天猫、唯品会线下店落地运营,世界名优商品供应充足,销售火爆。县镇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批集日用品、果蔬、早餐、家政、物流快递经营为一体的集贸市场、智慧便利店相继建成,一大批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五放心”消费体系初步形成;物流、快递、跑腿业务快速壮大,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近年来,宝鸡加快夜间经济发展,“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夜间消费市场火热,太阳市、吾悦广场、食尚街、陈仓老街成为市区夜间网红打卡地, 10余条公交车线路延时运行,滴滴、花小猪打车、共享单车便捷舒适,市区沿街、沿河楼宇全部亮化;市县生态公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免费开放,一大批休闲娱乐场所延时开放;首映、UME、奥斯卡国际影城落地开映,城乡居民夜间休闲娱乐消费有了更多去处,夜间消费占到消费总额三到四成,“吃在宝鸡、购在宝鸡、游在宝鸡”的“欢乐夜宝鸡”品牌初步形成,夜间消费成为宝鸡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从地摊到网店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宝鸡人传承和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红船精神,与时俱进,打上“互联网+”快车,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面进驻京东、天猫、淘宝、抖音等大平台,经营户数量激增,直播带货迅速走红,更多宝鸡名优特产搭上网络快车,白酒、方便食品、猕猴桃、红薯销售火爆。2020年末实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9个县全覆盖,累计建成7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发展镇村电商物流线路15条;各县区在国家电商扶贫网开设县域特色馆13个,全市网商总数突破5万家,带动创业就业12万人。西凤酒入选国家首批“民族电商”品牌,蔡家坡被评为西北唯一“淘宝镇”,宝鸡擀面皮产业网销量突破40亿元,漂洋过海出口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宝鸡连续三年蝉联“全国优秀电子商务城市”。 2020年,全市网络交易额314.46亿元,其中零售额62.95亿元。

在将宝鸡名优特产分享给世界的同时,在网商市场“买、买、买”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带动“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步提升。

从家庭到世界,美食文化传承光大

宝鸡具有丰富的美食文化资源。近百年来,宝鸡人民着力提升宝鸡美食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宝鸡美食历史文化渊源,以故事传播美食文化,以美食文化增加食趣。近年来,定期举办宝鸡国际(丝路)美食博览会、美食文化节,推进宝鸡美食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融合,大力发展特色菜品和名特小吃,“老字号”传承发展,“新字辈”层出不穷,创新“周八珍”“官府宴”、民间礼事流水席等传统陕菜宴席、烹饪技艺,力争一县一特、一店一品,臊子面、擀面皮、棒棒面、搅团、豆花泡馍、荞面凉粉、羊肉泡馍、洋芋粘、文王锅盔、油面茶酥飘香宝鸡城乡;2003年,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

随着宝鸡美食品牌战略成效凸现,美食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2014年宝鸡在全球网民投票中荣获“最中国美食城市”称号,2019年10月荣获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的“国际(丝路)美食之都”称号。宝鸡擀面皮从乡村“小作坊”走向国际“大市场”,品牌商标、品牌LOGO和宣传标语成功发布,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制定实施,从事擀面皮产业单位4000余户,19户擀面皮企业获SC认证,首批10个宝鸡擀面皮示范店开业亮相;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薇娅等“网红大V”助力擀面皮销售,火遍全网。岐山臊子经过历史传承和发展,从原生态的农家味道变成一丝不苟的标准美食。2015年12月,岐山县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臊子面之乡”荣誉称号;2016年2月CCTV-4播出《古韵青铜 寻味岐山》寻访节目,向全国观众推介宝鸡源远流长的青铜文化和“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臊子面美食, 2020年“一碗面”经济产值130亿元,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宝鸡风味”正在成为“中国风味”“世界风味”。

跟随建党100年光辉历程,宝鸡从落后走向现代,“一带一路”让古老的丝路重镇宝鸡重新焕发生机,宝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消费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新的征途上,宝鸡商贸经济将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实现常态化惠民便民利民,为宝鸡人民和莅宝客人带来更多福祉,让“一带一路”上的“宝鸡明珠”散发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