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宝鸡文化事业发展成就
宝鸡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尤其是1949年开国大典礼炮的轰鸣,人民不仅成为国家的主人,也成为文化的主人。在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在人民的广泛参与下,宝鸡的文化事业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新宝鸡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以独特的魅力和绚烂的风采,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着100年来宝鸡文化事业发展的光辉成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解放初期,宝鸡市仅有11个图书馆,博物馆最大程度上类似于大户人家的藏宝楼,2020年,宝鸡市公共图书馆增加到13个,博物馆、纪念馆增加到34个。宝鸡市文化与传媒支出7.08亿元,比1950年宝鸡市财政支出107万元增长415.5倍,居全省前列。具有地标建筑的炎帝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广电传媒大厦、宝鸡文化艺术中心、宝鸡大剧院等相继建成。岐山大剧院、凤凰湖景区、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九成宫碑亭景区、眉县宝深逸乐园、西府老街、陈仓老街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开放,标志着宝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2005年,宝鸡市实现了“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从2006年起,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特别是博物馆免费开放,激发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观众人数成倍增长。目前,宝鸡市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社会免费开放。同时,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亦积极面向社区、农村,开展流动服务、网上服务及举办讲座、展览和培训等延伸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快速成长
以太白山、法门寺、周公庙等旅游业和以好猫实业、保利华英包装、奥瑞金包装、科达特种纸业等印刷、包装业带动的宝鸡市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近年来,宝鸡市财政安排了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3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的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据统计,2020年,宝鸡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名列全省第三位。新闻、出版、广电、文化艺术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大数据、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崛起,并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化产业增加了就业岗位,2020年文化产业就业岗位吸纳的从业人员比2004年的1.57万人净增加1.7万多人。目前宝鸡拥有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广播电视、文艺演出、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优势文化产业门类。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宝鸡文化产业总体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宝鸡大力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以文化惠民为导向,打造了一批具有宝鸡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增强了文化宝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社火脸谱、凤翔泥塑、木版年画三位传承人入选全国首批“大国非遗工匠”;天地社火、西府舞蹈、凤翔泥塑等众多宝鸡文化元素一同亮相世界。积极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小说《身体课》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前40名;《吹牛》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大型话剧《又一个黎明》、广播剧《天凤》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作了话剧《我爱桃花》、大型乐舞诗画《周秘玄风》、方言话剧《梁生宝买种记》、儿童剧《保卫萝卜》、眉户戏《清水弯弯》、羌族舞蹈《羊皮鼓舞》、大型文化史诗剧《凤飞羌舞》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黄土高天》《东方潮》《蓝色妖姬》《秋菊打官司》《保安刘十八》《吉德的诉讼》等大片从宝鸡走向全国。积极举办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2020年,宝鸡市共举办各类公益演出1000多场次,各级各类文艺团体演出近万场次。截止2020年末,宝鸡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农村乡镇文化站及文化中心116个。
广播电视事业亮点纷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解放初期5个收音站1台5灯直流收音机发展起来的宝鸡广播电视事业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不平凡的100年。1952年宝鸡市广播站成立,有线广播进入千家万户;1958年10月宝鸡人民广播电台诞生,发射功率500瓦。2001年以来,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宝鸡市电视已基本形成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传输覆盖体系,市、县级广播电视为主体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格局,建立了与全国同步发展的现代化电视事业体系。截至2020年,宝鸡市共有广播、电视台12座,无线广播发射转播台12座,电视发射及转播台1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98%,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宝鸡市境内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00年,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100年,是文化建设不断繁荣的100年。展望新时代,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宝鸡市文化建设将呈现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进一步增强,宝鸡市文化事业将持续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