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工业持续向好 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开门红

编辑:谭佳妮 来源:工业科 发布时间:2025-04-23 16:09

今年以来,宝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扎实推进“十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工业,传统产业转型提速,优势产业增长加快,新兴产业稳中有进,全市工业经济开局良好,起势有力。

一、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1.2%,增速位列全省第四,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

(一)三大门类“两增一降”

全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12.0%,拉动全市9.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3.5%,下拉全市0.4个百分点。

(二)优势产业稳定支撑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2.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增长13.4%,拉动全市1.9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增长17.7%,拉动全市6.6个百分点;能源化工增长9.0%,拉动全市1.8个百分点;优势装备制造业增长2.8%,拉动全市0.3个百分点;先进结构材料增长0.8%。

(三)多数行业实现增长

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0.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4.0%,拉动全市2.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13.4%,拉动全市增长1.9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3%,拉动全市0.9个百分点。

(四)重点企业拉动有力

全市重点监测的前68户企业增加值增长13.3%,高于规上工业2.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的81.3%,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个百分点。68户企业中,44户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4.7%。

(五)新兴产业稳中有进

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4%,拉动全市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值增长5.9%,拉动全市0.7个百分点。

二、面临问题

(一)县区发展不均衡

一季度,除凤县、太白外,其余6个平原县和山区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高速增长,增速超过10%。5个市辖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0.2%,但对全市增长贡献不足,其中渭滨区增加值增长1.9%,陈仓区增长5.1%,凤翔区增长6.2%,扣除宝鸡卷烟厂拉动后,金台区和高新区增加值均呈下降态势。

(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一季度,全市33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或减产20%以上,企业户数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1.7%,下拉全市产值增速8.2个百分点。1月—2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3.6%,营业收入利润率降低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户数达到412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户数比重达38.7%,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市稳增长基础尚不牢固。

(三)中小企业拉动不足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累计产值不到亿元的993户,户数占比93.3%,增加值占比17.4%,增加值合计增长2.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4个百分点,全市中小企业户数占比大,但对全市增长拉动较小。

(四)景气指数有所回落

279家参与工业景气状况调查的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3.80,较上年四季度下降4.71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2.15,较上年四季度下降2.53个百分点,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临界点,32.3%的企业反馈本季度接到的产品订货量低于正常水平,34.4%的企业本季度盈利比上季度减少,25.1%的企业本季度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与上季度相比下降。

三、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监测服务,加快培育动能。各县区要进一步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持续做好产品价格、产销存等情况的监测;建议加强准达规企业运行情况摸排,紧盯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度,把握时间节点,强化入库纳统服务,确保新增企业及时入库纳统。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精准帮扶企业。持续关注停减产企业和亏损企业经营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具体原因,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尽快恢复正常生产。三是优化扶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建议扩大对工业行业、企业的扶持覆盖面,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帮扶指导,重点挖掘、精准培育,政策资金适当给予倾斜,助力中小企业提振发展信心、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