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我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村里制定了发展计划。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向全村乡亲们问好。”
……
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开启了《梁家河》一书的封面和扉页,整个故事也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讲述中开始了,娓娓道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延安一个叫梁家河的村子里七年的知青生活。这本书语言朴实,图文并茂,以梁家河村民的话语,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风格。这本书很有吸引力,我用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书中描写的环境、人物、事情、故事、小山村,都是我们陕西人熟悉的生活,阅读起来是那么的流畅、舒服、真切,读了一遍还想读第二遍,让人真切感受到领袖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和意志品质。
一是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由于父亲蒙冤落难,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入团、入党一次次不能得到批准,但他仍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递上去,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终于被上级组织批准入团、入党。时任县委书记申易说的,习近平有能力,社员拥护,又多次写申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们应该支持他。
二是真挚为民的感人情怀。离开梁家河四十多年了,习近平对这里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挂念着那里的老百姓,村里的老乡们有困难找他,他都会及时给予帮助,只要写信他就会回复。就像他说的:“延安养育了我好几年,为延安老区农民做点事,是我应该做的”。习近平帮助村里通了电,修了学校、修了桥,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三是务实担当的高尚品格。在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一心为着人民着想,敢想敢干,做到一碗水端平。就像村民石春阳说的,按当时的管理体制,铁业社归县农副产品公司管,代销店归县代销社管,跟这些国营单位打交道,建立业务上的联系,我们村里人想都不敢想。这些事情都是近平去联系的,别看近平当时只有21岁,他这个人,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还是把事情办成了。看到四川等地办沼气池的报道,他就决心在梁家河办沼气,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直面问题的政治担当。
四是带头实干的扎实作风。任村支书一年半的时间,为村里做了许多实事,苦活重活抢着干,干一件成一件。他带领乡亲们打坝淤地,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冻土,打成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看到村民吃的是河水,就带领大家挖水井,让全村人吃上干净卫生的井水。为了方便村民们的生活,带领大家建起了缝纫铺,办起扫盲班,建起磨房和菜园。正如梁家河的乡亲们说的,习近平总书记任村党支部书记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干成了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
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领袖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显现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做为统计工作者,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真挚为民的感人情怀,务实担当的高尚品格,带头实干的扎实作风。立足统计工作岗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我们在各项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一要坚定信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搜集、储存、处理、公布丰富的统计数据,使我们的统计活动,对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企业获取市场信号,提供大量的数据信息。富有统计情怀,做到统计工作一家亲,使同志们生活在一个舒心、愉快的工作氛围中。
二要勇于担当。统计工作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对统计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个别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法律规定落实不到位,统计信息共享推进迟缓,统计体制滞后于高质量发展需要。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我们要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力求统计数据准确。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强化国家统计执法权威。加强对遵守统计法律法规的监督,维护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干扰、不受侵犯。集中清理统计报表多、报表乱问题,对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调整,对重复交叉、多头布置的进行整合。
三要注重实干。改革现行全面报表制度,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统计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和完善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居民收支统计和住房统计监测制度,加强对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的统计监测。提高统计信息的使用效率,让数据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