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窝在家里的人们大都把厨房当成了调兵遣将、指点江山的战场。蛋糕、面包、锅巴、猫耳朵、火锅、米皮、油条……各种美食出现在每一个家庭的餐桌上和朋友圈里,大概平时不太喜欢做饭的朋友这时也迷恋上了厨房。
厨房是家人之间交流,分享与互助的媒介,又是各种食材迸出创造性火花,满足味蕾的特定环境。大概与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在一起的细腻日子,才叫有滋有味,厨房的烟火气才能把房子变成家。
清代的袁枚,遍集天下美食名点,编辑成《随园食单》。对食物如此讲究的他,对生活更不容易妥协,不愿意做官就辞掉。他追求一切美的东西,将生活过的精致又舒适。我们熟悉的苏轼,一生都在用美食驱散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阴霾,彰显格调与品味。
法国政治家和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在他的《厨房里的哲学家》里写道:“与其他场合比,餐桌旁的时光最有趣”。同事冯,大概是对这句话诠释最好的一个,身边没有比他更热爱厨房的男人,一日三餐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项日程。他将一家三口平淡简单的生活打理的像诗一样,朋友们每天看到他精心准备的美食都垂涎欲滴,想想天天都在享用的太太该有多幸福。张曼玉曾说:“到了我这个年纪,最喜欢的是一个煮的一手好菜的男人。”我想如果曾经的爱情不落到洗衣、做饭、数钱、带孩子这些零散的琐事上,是不容易长久的。厨房的烟火气,是暖,是爱!
汪曾祺说:“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从选材到烹饪一般都需要好几个小时,愿意把每天的几个小时都消磨在厨房里的人应该是豁达热情的。爱做美食的人也更懂得浪漫,他会用一碗飘着葱花的热汤面温暖爱人的胃,能用一道火候恰到好处的拔丝红薯传递爱。小时候,妈带我和弟弟出门回家后,我走的累的就想睡觉,可妈手一洗就进了厨房。那时总是在心里想“这大人咋都不知道累呢?”当自己成了老公眼中的大人后,咦!原来我也不知道累了,最终恍然大悟“碗里盛的不是饭,而是爱”。
生活中,能和你一起去餐厅吃饭的人很多,但是愿为你“洗手作羹汤”的人寥寥无几。有些爱,如烟火,刹那间燃尽所有;有些爱,是一碗人间烟火,是有人问你粥可温。每一个爱给家人做饭的人,都是积极、温暖、热爱生活的艺术家!因此,应该珍惜身边那个愿为你投身厨房烟火气中的人,不要让厨房的烟火掩盖了那份纯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