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节,看到翠绿摇曳的柳条、粉白相间的花朵、碧绿无垠的麦苗,不由得会使我想起已经离开我们九年多时间的苦命的父亲。
父亲1933年农历十一月初七出生于岐山县青化镇青化村,父亲三岁时婆婆就不幸去世,十三岁便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去武功县学习铁匠手艺,手艺学成后,多年在周至县哑柏镇打铁。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养活四个子女,父亲毅然抛弃了合作社职工身份,奔走于陕西和四川之间长途贩运烟叶和桐油等物资。后来,父亲先后从事打铁、养蜂、卖豆腐、贩菜、种瓜等工作,晚年一直在家种地。
父亲勤劳朴实,坚毅顽强。在那个缺吃少穿的艰苦年代,父亲硬是凭着一副结实的身板,拼了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金科哥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伯父、父亲和他冬天上山砍柴的惊险情景,他说在回家的路上,装满柴禾的架子车不慎滑到沟底,幸亏三人身手敏捷,安然无恙,但架子车车胎爆裂,伯父和他从深沟里搬运柴禾,父亲则毅然独自一人扛着几十斤重的车轮下山修理,往返四十多里路,当时大雪漫天,寒风凛冽,父子三人肌肠辘辘、疲惫不堪,回家时已是凌晨。由于长年劳累,父亲患上了膝关节增生,四十二岁那年实在撑不住了,在舅父的背扶下他举债去西安红十字医院手术治疗,此后,他的右腿膝盖旁一直留有一条长长的手术疤痕。出院后身体还未痊愈,他便又重新抡起了打铁的大锤,夏天,他赤膊上阵,大汗淋漓,冬天,他不顾劳累,气喘吁吁,在那个批修斗资的年代,打好铁掌和铁钉后,他还得晚上偷偷背上板凳、铲子、锤子等工具到外乡外县给骡马钉掌。金叩姐回忆说,有一天晚上,滂沱大雨倾泻而下,父亲回到家时已是浑身湿透,光着双脚,脚上血泡密布,母亲告诉姐姐,父亲脱掉鞋子的原因是怕雨水泡坏了鞋子。
父亲心底善良,待人真诚。邻家人若需要什么物件,只要家里有,父亲总会亲自送过去,谁家有什么困难,他总能及时相助。包产到户后父亲多年种瓜,待西瓜成熟,碰见地里干活的乡亲,他总会呼唤到自家的西瓜地里切块西瓜吃,卖西瓜时,也总会送瓜给要好的亲友或孤寡老人,而我们家人只能吃到蔫瓜、歪瓜或者剩瓜。父亲从不嫌贫爱富,亲戚冯叔叔家境困难,他经常给冯叔叔送这送那,即使到了晚年,还经常惦记着移居南方的冯叔叔。邻居杨叔叔子女众多,又没有手艺,父亲出门钉掌一直都带着杨叔叔,以便让杨叔叔挣些钱养家糊口。父亲经常对我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待人要礼让三分。小时候偶尔和小朋友打架,当父亲得知我打了别人家的小孩,总是让母亲拿出她珍藏的一两颗鸡蛋,领着我去给人家赔罪,但当别人打了我时,他总是问清来龙去脉,厘清双方责任,批评我的错误,让我包容别家小孩,不去计较,汲取经验教训。
父亲善恶分明,正直无私。父亲最要好的朋友算是和他在大队铁匠部一起打铁的邱叔叔,他经常说,他自己脾气耿直,邱叔叔脾气好,又会劝人,他很感激邱叔叔。小时候,我偶尔会碰见邱叔叔在训斥他,他却服服贴贴。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生产队队长白叔叔在全体社员和学生大会上点名批评了我们三个折生产队玉米杆的孩子,并要求家长看护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会后,我总以为父亲要收拾我,别人也总以为父亲在大会上丢了人要和白叔叔吵架,谁知,父亲把我叫回家,只是严苛教育道:你白叔叔批评得对,种庄稼容易吗?折光了玉米杆咱们吃什么呢?从此,我下定决心,什么坏事也不再干了。那时讨饭的人特别多,对年迈或体弱者,父亲总能给以施舍。对以强凌弱者,父亲也总能出手迎击,一天中午时分,我们正在家里吃饭,门外吵吵闹闹,原来因为婚姻纠纷,一群外乡人跑到我们村子里来打人闹事,父亲随即放下饭碗,用多年打铁练就的身手同邻居们一道,赶跑了外乡人,父亲脸上也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但他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敢说敢做、不畏强暴的性格特征。
父亲侠骨柔情,大爱无垠。父亲年轻时凄苦学艺,中年时日夜劳作,晚年时更是与病魔顽强抗争。2012年秋天以后,心脏病、肝脓肿、脑梗等病相继来袭,左臂僵硬、口水不止,他曾五次住院,特别是因肝脓肿住院三个月,使他原来壮实的身体日渐消瘦不堪,多亏县医院韩懿德等医生和护士们的鼎力救助,经多次输血、多次抽脓后才化险为夷。父亲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母亲服侍,他自知时日不多,常常对我说:人都要走生老病死这条路,我不怕死,我最怕的是瘫了躺在床上。父亲的意思我听懂了,他是不愿连累母亲和我们子女们啊。2012年正月十五,在父亲的安排下,我给他洗完了脚,带他到街道上理了发、吃了两小碗蒸豆花,我和母亲推着轮椅上的父亲在街道上走了半个多小时,看了看他不知走了多少遍的街道,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走过生他养他的故乡街道,此时,父亲的心里该有多么的悲感交集啊。在病痛之际,父亲经常对我说:你要照顾好你受了罪的母亲,你姐姐身体不好,你哥哥负担太重,你妹妹长期有病,你要搞好邻里关系,我走后叫上两三个唢呐送送我就行了,要给村里人吃好……父亲啊,您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父亲好学善思,知识丰富。父亲没念过几天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他用一生的实践读懂了世人,读懂了世事。小时候,他经常给我们讲魏征犯颜直谏,说魏征能文能武;讲触龙劝赵太后,说触龙是一个非常有心计、讲方法的清官;讲包拯、陈世美和秦香莲,说秦香莲是一个贫而有志的妇人;讲头悬梁、锥刺骨,讲凿壁借光,说人生在世,就像植物开花,就看开得大小;讲孟母三迁教子有方,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讲二十四孝中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仙,说人生在世忠孝为大;讲岳母刺字立志报国,苏武牧羊不辱使命;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辱终得拜将;讲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秦琼卖马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讲父子爱财亲情泯灭,兄弟爱财反目成仇;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讲能给高人拉马扶凳、不给小人出谋定计。讲得最多的还是三国里的故事,讲桃园三结义,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说刘备摔阿斗是在笼络人心;说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嫂投奔刘备是义博云天;说张飞智取瓦口隘是粗中有细;说曹操爱才如命,是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些大多都是从戏里看的或是听人说的,一个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懂得这么多道理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些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和处世格言从小就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父亲对我们子女呵护有加,关爱备至。在我上凤翔师范学校的时候,学校放寒假,有一次,我帮父亲去蔡家坡贩菜,在将菜拉到蔡家坡汽车站等车的空隙里,因为离书店不远,我便去了书店,看到了一本汉语词典,我兴奋地跑回车站,小心翼翼地告诉父亲说:我想买词典,可就是有点贵。父亲听完后,沉思了片刻后就立即从怀里掏出钱说:想买就买吧,快去快回。啊,我简直高兴极了,那比美美地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大肉都好啊,家里虽然穷,可对我们读书,父亲他舍得啊。我调到县城工作后的第三年秋天,父亲扛着满满一袋子玉米棒,提着一大袋馍,从汽车站走到当时我居住的县政府后边二楼的单身宿舍时,亦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他对我说:你爱吃嫩玉米棒,我多掰了些,给邻居们分一些吃,他们母子们爱吃馍,馍是你母亲蒸的,香甜着哩。他说:以后我也来不了你这里几趟了,你们要和睦相处,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好好工作、教育好两个孩子……父亲啊,儿女们永远也走不出您博大的胸怀和关切的目光啊。
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虽然艰辛,但却蕴藏着无比的快乐。当父亲挣到了钱从外地回来美美地睡上一觉后,当他碾完了麦坐在麦场上休息时,当他看到我们从学校里领回奖状时,当他啃完他最喜欢吃的猪蹄时,当他晚年上县城给我送完东西或逛街时戴上他珍贵的没有镶边的厚厚的石头墨镜时,他都会露出满足的、舒心的笑容,那流失的岁月、清晰的往事,都将成为我最珍贵的美好记忆。在我幼年,初秋种麦时的早晨呵气成霜,当我跟着婆婆和伯母将烙好的油馍、烧好的盐醋葱花汤送到地里后,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爷爷、伯父、父亲、母亲和大哥总是逗我玩,暖暖我的小手,总让我第一个吃,回想起他们的笑脸,是那么的温馨、灿烂。我上初中时,下午放学后就去帮父亲做豆腐,父亲做的豆浆和豆花是那么纯、那么浓、那么鲜、那么香。无论是父亲养蜂时秋季里从四川带回来的我们用刀切成几块来吃的苹果,还是他在给生产队榨油时晚上让我在油房里吃到的刚榨出来的麻花,在那个一年只分一次油一次肉、吃着醋拌辣面的艰苦年代,那些东西简直都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我再也吃不到那么香喷喷的酸汤、甜滋滋的豆浆了,再也吃不到那么香甜可口的苹果、酥脆热乎的麻花了。
2012年正月二十五,父亲永远的睡去了,父亲啊,您是家庭的柱石和保护伞,是我们的养育人和引路人走了,您走了,我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老家空荡荡的。您生前经常说:现在不愁吃穿,国家不但不收税,还给我们这样钱、那样钱,社会真是太好了。可是,您没能享受到这平平常常的幸福,没能住过一天儿子盖起的新房,儿子也没能带您去过一次您压在心底的心驰神往的远方……您在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中,历经了人间的坎坷沧桑,饱受了人生的凄风苦雨,吃了大力、流了大汗、受了大罪,您和无数位父亲一样,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终生操劳,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无以为报、深感愧疚。您无私奉献、容人容事的博大情怀,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优良作风,坚忍不拔、刚毅顽强的崇高品质永远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您也有过失误甚至错误,您默默无闻、平淡无奇,但这丝毫也不影响您的崇高伟大、不同寻常。
多年以来,在我的脑海里,总能浮现出父亲打铁的身影,在我的耳朵里,总能听到父亲打铁的叮当声,那红红的炉火,不知承载着他多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儿女们的期盼。父亲用一生的实践告诉我:只有接受了苦难,顽强地生活,付出了爱心,幸福了别人,生命才会如冬天过后的花朵,芬芳绚烂。
日月无声,山水永在;岁月如歌,大爱如山。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