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攻坚克难 稳中求进——2015年宝鸡市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编辑: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6-01-29 08:24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工业、抓三产,全市经济增速逐季回升,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增速逐季回升,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分别增长9.1%、9.8%和9.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经济增速逐季回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横向对比看,我市增速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在全省11个市区中位居第四,在总量超千亿7市中位居第一。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5.13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151.5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471.91亿元,增长9.4%。
 
  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2015年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动智慧旅游等措施刺激消费,出台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振兴服务业,全市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增速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26.4%。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1.3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3.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二)粮蔬果品获得丰收,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2015年,我市雨水气候适宜,粮食、蔬菜、水果等种植业普遍获得丰收,畜牧业生产克服产品价格波动影响保持稳定,农业生产总体形势良好。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9.89亿元,比上年增长5.9%。
 
  粮食丰收,果蔬增产。全年粮食总产149.65万吨,增长3.7%。其中夏粮84.53万吨,增长6.0%;秋粮65.12万吨,增长0.8%。园林水果总产140.89万吨,增长6.8%。其中苹果产量73.47万吨,增长7.9%;猕猴桃产量55.07万吨,增长3.6%。蔬菜总产143.38万吨,增长5.2%。
 
  主要畜牧产品生产稳定。全年生猪出栏163.01万头,下降2.7%;牛出栏20.90万头,增长3.6%,羊出栏46.19万只,增长5.2%;家禽出栏1016.52万只,增长0.3%;肉类总产量18.53万吨,略降0.7%;奶类总产量66.2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成长型企业增长较快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3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增速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1和0.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在11个市区中位居第四。完成产值2565.55亿元,增长13.1%,增速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3.6和1.7个百分点。
 
  七成行业实现增长。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产值增长,其中17个行业增速超过10%,5个行业增速超过2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167.06亿元,增长53.6%;食品制造业产值118.73亿元,增长36.0%;纺织业完成产值56.67亿元,增长29.7%;铁路、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130.99亿元,增长21.6%。
 
  大企业集团生产回暖。宝钛、石油钢管厂、东岭集团等12户大企业集团完成总产值1286.69亿元,增长10.1%,增速较上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9.6%,拉动5.2个百分点的增长。
 
  中小企业贡献显著。我市504户中小企业完成产值1002.84亿元,增长15.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7%,拉动增长5.9个百分点。我市“双千”工作确定的105户成长型企业完成产值355.54亿元,增长22.8%,高于全部规上工业9.7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2.2%,拉动增长2.9个百分点。
 
  (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增速高于全省15.2个百分点,位居11个市区第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0.59亿元,增长2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2.28亿元,增长21.4%;第二产业投资901.24亿元,增长26.6%;第三产业投资1377.07亿元,增长20.1%。
 
  民间投资增势强劲。随着国家对民间资本准入领域的逐步放宽,我市民间投资领域不断拓宽,2015年全市民间投资涉及到除国际组织外的所有19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全年民间投资1659.38亿元,增长35.8%,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5.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3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5.68亿元,完成率105.83%,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33.86亿元,新建项目完成投资301.82亿元。宝鸡吉利汽车产业基地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凤县东河桥风电项目完成投资5.13亿元;眉县建华铝型材二期工程项目完成投资4.08亿元,青岛啤酒60万吨啤酒生产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凤翔县长青能化合成塔改造、凤县东河桥风电开发、渭滨区石鼓现代农业园区一期、陈仓区青啤60万吨啤酒生产项目等78个项目建成投运。
 
  (五)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外贸出口岁尾回落
 
  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38.16亿元,增长18.2%,其中餐饮收入14.50亿元,增长21.3%;商品零售323.66亿元,增长18.1%。
 
  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主要类别看:吃类商品零售额57.88亿元,增长28.7%;穿类商品46.18亿元,增长24.7%;日用品类10.54亿元,增长24.7%;石油及制品类57.20亿元,增长13.0%;汽车类45.33亿元,增长23.8%。
 
  201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19.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86亿元,下降0.8%,回落35.6个百分点;进口12.82亿元,增长14.2%。
 
  (六)财政税收低位增长,存贷余额稳步增加
 
  201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95.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47亿元,同口径增长14.4%。全市财政支出263.03亿元,增长11.6%。全市国地税收入合计162.81亿元,增长1.0%。其中国税收入108.45亿元,增长0.2%;地税收入54.36亿元,增长2.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43.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78.97亿元,增长10.3%;中长期贷款余额583.76亿元,增长18.1%。各项存款余额2102.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12.51亿元,增长10.4%。
 
  (八)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八大类商品均温和上涨,其中食品价格累计上涨1.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1%,衣着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讯类微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0.5%。
 
  全年农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0%。
 
  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1元,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5元,增长8.5%。
 
  二、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业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
 
  石油、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使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从价格看,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5%,行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下降23.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下降14.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下降6.8%。从生产看,我市重点行业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10.5%,税收贡献较大的烟草制品业仅增长0.3%;全市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速高于非高耗能行业9.1个百分点,在去产能与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持续增长面临挑战,工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从销售看,工业品产销率91.5%,低于全省平均3.8个百分点,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从用电看,工业用电量已连续11个月负增长,全年用电45.58亿千瓦时,下降0.9%。
 
  (二)三大短板制约第三产业增长
 
  一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后续动力不足。2015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94.78亿元,增长1.8%,较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下降24.7%,土地购置面积下降54.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0.3%。二是受钢材、有色金属、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因素影响,批发业销售额下滑。全年批发业销售额仅增长1.8%,较上年回落9.9个百分点。三是受工业经济下行和大宗商品销售下滑因素影响,全年铁路客货周转量下降7.4%。以上三个行业占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对我市第三产业增长影响较大。
 
  (三)投资高速增长动力较弱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造成投资预期收益下降,当前企业投资意愿较弱,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又制约了政府投资扩大。2015年,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70个,比上年减少3个,完成投资469.38亿元,下降8.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3个,比上年减少22个,计划总投资358.58亿元,下降30.7%。大项目尤其是新开工大项目不足影响我市投资发展后劲。
 
  (四)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4%,其中各项税收收入下降1.6%,非税收入增长24.1%,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由非税收入增长拉动;全年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3.7%,财政增收压力持续增大。从税收情况看,全年国税收入仅增长0.2%,除烟、酒、商业之外,纺织、化工、机械、有色、建材、钢材和煤炭等重点行业税收普遍下降。
 
  三、做好明年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招商引资,扩有效投资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力度,做好产业选择,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产业项目落地,支持现有大企业大集团引进配套企业,吸引优秀企业来宝设立总部或职能总部,建设生活基地。抓好已落地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已竣工项目的达产达效,确保2016年投资稳定增长。
 
  (二)稳工业生产,促转型升级
 
  一是要分类施策,大力支持规模以上企业企稳回升。对成长型企业,落实优惠政策,激励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对稳定型企业,适时扩大产能,抢占市场份额;对周期性企业,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企业出市、出省、出国,扩大市场,释放产能;对困难型企业,鼓励其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加速转型升级,早日走出困境。二是要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强力推进百户中小企业培育生长工程和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做大非公经济总量,新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步伐,大力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调整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围绕智能机器人、绿色能源等前沿科技,依托秦川机床、宝钛集团等优势企业,催生新业态,培育新优势。
 
  (三)旺旅游消费,优三产结构
 
  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策划、包装、推介实施一批文化、生态、修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同时做好旅游相关产业链开发,充分利用旅游业带来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延长旅游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交通、住宿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完善流通体系,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打造专业化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信息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