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宝鸡经济发展呈现出六大亮点:
经济增速达10.4%,高于全国领跑关中
2015年,宝鸡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高于全国、全省3.5和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GDP过千亿地市中名列第一。一年来,在宝鸡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宝鸡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稳增长促转型,强结构优产业,扩投资促增长”为突破,全年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态势。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农业生产增速明显
2015年,宝鸡市委、市政府聚力经济和民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以调结构、促转型,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动全市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粮食总产达149.65万吨,增产3.7%;园林水果、蔬菜产量分别增长6.8%和5.2%。在种植业带动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5.13亿元,增长5.4%,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亮点二:工业发展稳中有进
2015年,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宝鸡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稳增长的实施意见》等宏观政策,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实施新增产能项目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全年对26户新增产能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773万元,促使121个新增产能项目实现达产达效,释放产能42亿元,有力促进工业稳增长。落实煤炭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意见,促进能源持续增长。201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产值122.30亿元,增长13.6%。二是“双千”工程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全市“双千”工程确定105户成长型企业,全年完成产值355.54亿元,增长22.8%,增速高于全市9.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三是全面落实中省稳增长政策措施。全年为宝钛、烽火、七一0七等企业争取专业资金2.83亿元,扶持12户大企业大集团较快发展。全年宝钛、石油钢管厂、东岭集团等12户大企业集团完成总产值1286.69亿元,占全市产值的比重为50.2%,较上年增长10.1%,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39.6%,拉动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51.55亿元,增长11.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2%,拉动GDP增长7.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65.77亿元,增长11.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7%,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全省5.0和4.1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四,居关中地市之首。
亮点三:第三产业较快增长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既是市委、市政府稳增长,促转型的发展战略,又是我市做大经济总量、做优质量的具体措施,更是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的要求。因此,要用第三产的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2015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狠抓旅游业,放大渭河治理成果,精心打造渭河百里画廊,“十里花海”“百鸟戏滩”“千亩荷塘”“万顷芦荡”景观初步显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初步建成太阳市、第五大道等8个示范点,带动市区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27.0%和22.1%,增速较去年分别加快了8.9和3.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和行业比重看,宝鸡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进”的因素正在累积。一方面,随着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业不负众望,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带动全市第三产业较快增长。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1.91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4%,占比较去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9%,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亮点四:项目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2015年,宝鸡市委、市政府坚持大胆探索、边干边完善,率先在全省推出两批80个PPP示范项目,争取国开行贷款93.8亿元推动棚户区改造。强化银企对接,为企业直接融资143.86亿元,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同比分别增长45.9%、46.34%。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37个、到位资金700多亿元,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0%。吉利20万辆整车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陕汽50亿元新能源汽车项目实现批量生产,青啤一期、宝氮技改搬迁等项目建成投产,90万吨甲醇、龙源风电等项目加快推进。截至12月底,全市3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5.68亿元,完成率105.83%。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33.86亿元,新建项目完成投资301.82亿元。201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20.59亿元,增长22.5%,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21.5%,位居全省第2,投资对全市GDP贡献率高达57.1%。
亮点五:市场消费助推经济增长
受旅游、夜间经济发展带动,住宿餐饮业整体回暖,消费不仅在数量上稳中有升,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消费升级带动了居民消费潜力的有序释放,“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言犹在耳,假日出游的人们络绎不绝,健康、信息、文体和旅游休闲等新型消费需求日益强烈。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84亿元,增长13.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38.16亿元,增长18.2%。限额以上零售额中,餐饮收入14.50亿元,增长21.3%,增速较上年大幅提升18.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323.66亿元,增长18.1%亿元。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1.1%,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较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亮点六:新动能催生经济增长
随着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行,以及降税清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持续发力,宝鸡经济发展中一些“好”的势头正在进一步显现,新动能的孕育成长不断加快,对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正变得日益突出。2015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600户。非公工业助力工业增长。全年全市非公工业完成产值1016.97亿元,增长22.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2%,拉动全市增长8.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结构优化。2015年,全市轻工业完成产值622.31亿元,增长17.2%,拉动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占比为24.3:75.7,轻工业占比较2014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民间投资1659.38亿元,增长35.8%,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3.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快速发展。受宝石机械海外订单拉动,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7.13亿元,增长6.5%,增速较去年大幅提升2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5.18亿元,增长4.0%,增速较去年提升21.5个百分点;进口11.95亿元,增长14.6%。外贸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为1.8%。
2015年,宝鸡经济增速达到10.4%,大大高于全国全省经济增速,得力于宝鸡经济市委、市政府稳增长、促转型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宝鸡工业经济门类齐全,产业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韧性和适应性及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