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宝鸡市果业生产继续以建设全国一流的中早熟矮砧苹果和绿色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为目标,积极有效应对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加大扶持和服务,果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加大政策扶持,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一)果园面积快速增长
2013年,宝鸡市园林水果面积110.81万亩,较上年净增14.2万亩,增长14.7%。其中,苹果面积66.05万亩,占园林水果面积的59.6%,净增10.3万亩,增长18.4%;猕猴桃面积35.88万亩,占园林水果面积的32.4%,净增3.98万亩,增长12.5%;葡萄面积2.63万亩,净增3191亩,增长13.8%;樱桃面积8584亩,净增1150亩,增长15.5%。
(二)果品产量稳步增加
2013年,宝鸡市园林水果总产量稳步增加,达126.03万吨,增长2.7%。其中,苹果生长受年初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产量66.37万吨,占全市园林水果产量的52.6%,增长0.5%。猕猴桃产量48.8万吨,占全市园林水果产量的38.7%,增长7.5%。葡萄产量3.52万吨,同比增长11.1%。樱桃产量3008吨,同比增长67.8%。
(三)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2013年宝鸡市园林水果总产值达51亿,较上年增长22.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2%。其中,苹果产值24.57亿元,猕猴桃产值21.99亿元,分别增长10.2%和11.8%。
(四)园林水果新栽面积创新高
按照集中连片、板块推进的思路,新建果业万亩区3个、3.6万亩;千亩方13个、1.4万亩;百亩园176个。园林水果新栽面积共19.85万亩,比上年增加7.6万亩,扭转了近年来新栽面积持续下降的趋势,同比增长62.3%,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0.9个百分点。新栽面积创下新高。
苹果新栽面积14.63万亩,占新栽总面积的73.7%,新栽面积分布呈两个特色:一是以凤翔、岐山为代表的具有苹果种植传统优势的平原县,其中凤翔新栽1.9万亩,岐山新栽4.5万亩;二是以千阳、陇县为代表的苹果种植新兴推广的山区县,其中千阳新栽4.3万亩,陇县新栽1万亩。猕猴桃新栽面积4.17万亩,主要集中在岐山县,增加2.9万亩。
二、大力发展优势果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宝鸡市果业发展坚持以苹果、猕猴桃为主导,以葡萄、樱桃等时令水果为特色,调整结构,凸显优势,形成了以苹果、猕猴桃为龙头,以葡萄、樱桃等为新增长点的新型果业产业格局。
三、积极提高创新能力,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宝鸡市建成6500亩苹果新技术示范园,当年栽树见花、次年挂果见效。近百亩M9-T337自根砧苗木无性压条繁育成功,实现与国际接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展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研究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示范园发病率控制在5%以内。
建成苹果、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1.36万亩,绿色和有机认证面积24.5万亩。引导企业、合作社与果农签订果品定单生产8万多亩。全市果品优果率达到81.2%。矮砧苹果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70%以上。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占到猕猴桃总面积的80%左右。
四、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果业产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宝鸡市以产业升级为目标,加快果业储藏、加工业建设。2013年,全市新建果库32座,新增贮藏能力1.9万吨,总计达到52万吨。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市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建成6万吨冷库群,增强了果品周年供应能力。引进法国猕猴桃全自动分捡线14条,鲜果企业商品化处理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天人集团、大地丰泰、美亚等一批企业在宝鸡市投资建设果品加工企业和基地,初步解决了宝鸡市苹果的生产、储藏、加工、运销等产业环节瓶颈问题。宝鸡市果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从种植、采后处理、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扎实迈进
(一)扶强合作组织。新发展果业合作社46个,规范提升34个,其中岐山永红、眉县秦旺等6个果业合作社被评为宝鸡市十佳及优秀合作社。
(二)发展家庭农场。加快土地流转确权登记,引导鼓励农户将土地及果园向大户、种植能手流转集中,发展50亩以上果业种植大户132个,面积1.06万亩。
(三)扶持产业龙头。通过积极汇报争取,农业部与省政府签署了《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市场建设合作备忘录》,省市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共同支持其建设。引进天人集团、大地丰泰、美亚等一批企业在宝鸡市投资建设果品加工企业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