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 市级统计分析

百年沧桑创伟业 农业发展谱华章 ----建党100周年宝鸡农业发展成就

编辑:樊宏宽 来源:农业科 发布时间:2021-06-21 10:5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百年以来,宝鸡农业从广种薄收、人拉肩扛,到粮丰畜旺、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历史上的宝鸡,曾是中华民族的农业发祥地,炎帝神农氏曾在这片土地上“教耕生谷、以至民利”。但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农业发展始终受到历史性的桎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宝鸡农业生产力得以解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宝鸡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以来,连续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三农”为主题,始终强调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先后出台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补贴等政策,取消了实行几千年的农业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各级政府加大农业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宝鸡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壮大

上世纪20年代,国民党执政的旧中国,社会黑暗,农业经济落后。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宝鸡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0.98亿元。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领导宝鸡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2亿。1949-1952的三年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1%。

土地改革完成后,个体农民通过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逐步走上集体化道路,到1956年建党35周年时,宝鸡全市共创立农业合作社3900个,入社农民28.1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95%。农业合作化后期,受人民公社体制下分配平均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978年宝鸡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只有3.8亿元。1953-1978年的25年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仅3.1%。

1978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57周年。彼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首先在广大农村开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宝鸡大地全面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释放了宝鸡农业发展的潜能,为宝鸡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宝鸡市农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40年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5%。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宝鸡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2020年宝鸡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8.2亿元,是1949年的375.7倍。

二、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国民党执政的旧中国,粮食生产水平低下,华夏大地民不聊生,宝鸡人民亦是苦苦挣扎以求温饱。194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仅43.2万吨。此后的30年间,全市粮食产量缓慢增长,到1979年才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13.67万吨。

改革开放后,在耕地面积受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和“退耕还林”等因素影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宝鸡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贯彻“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总要求,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科学施肥,粮食单产水平大幅提高,粮食总产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总要求,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压实粮食生产任务、强化技术推广、保障优良品种供应、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不断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52.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2.2万吨。虽然粮食面积比建国初期的1949年减少187.7万亩,但亩产增加了247公斤, 粮食总产达到1949年总产量的3.28倍。

三、畜牧业发展异军突起

历史上的宝鸡农业,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零星分布,缓慢发展。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全市生猪存栏仅8.28万头、牛存栏19.4万头、羊存栏2.9万只、奶产量116吨、肉类总产量2484吨。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养牛以集体饲养役用耕牛为主,养猪、养羊以家庭散养为主,俗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吃盐”,谈不上真正的畜牧业。

经过30年的发展,到1979年,宝鸡市猪存栏才达到77.25万头 、牛存栏达到23.87万头、羊存栏达到34.17万只、奶产量达到9431吨、肉类总产量达到24134吨。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成了广大群众餐桌上的必须品,宝鸡市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创建畜牧大市,畜牧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宝鸡市不断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更加注重现代生态养殖,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加快建设畜禽养殖示范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2020年全市猪存栏63.99万头,牛存栏32.88万头,羊存栏58.56万只,肉类总产量97471吨,奶类总产量497158吨,分别是1949年的7.7倍、1.7倍、20.2倍、39倍和4200倍,肉、蛋、奶产量的成倍增长,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能吃得饱,而且还能吃得更好更有营养,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四、果业发展突飞猛进

上个世纪的20年代,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宝鸡地区的人民群众连粮食都不够吃,根本谈不上发展果业。到建国时的1949年,宝鸡全市仅有少量苹果、梨、桃、杏的零星种植,水果总产量仅7233吨。七十年代初期,宝鸡市农村开始以集体果园形式种植苹果、梨、桃、杏,但规模小、发展慢,到1979年,宝鸡市水果总产量也只有38100吨。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大大调动了农民发展果业的积极性,宝鸡果业亦开始了农村一家一户成片大量种植。

近年来,宝鸡市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连续数年栽果建园不松懈,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突出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和板块化推进,加速品种优化、标准建园和产后整理,苹果加快“北扩西进”,渭北苹果产业带不断壮大,陕果集团麟游、陇县、扶风、凤翔基地相继建成挂果,猕猴桃产业加快“西贯北拓”,秦岭北麓优质猕猴桃产业带初具规模,同时,樱桃、葡萄、油桃、树莓等时令特色水果也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全省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迅速壮大。2020年,全市园林水果面积达到97.84万亩,园林水果总产量达到139.21万吨,产量是1949年的192倍。

五、居民菜篮子日益丰富

建国初期到1978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农业生产主要以粮为纲,蔬菜生产只有城市郊区和农村零星种植,面积小、品种少。改革开放以后,为缓解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国家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种植才开始了产业化发展,但规模和产量仍比较小,到1986年全市的蔬菜播种面积仅有22万亩,产量25.69万吨。进入新世纪以来,蔬菜产业开始规模化、设施化发展,蔬菜园区、蔬菜专业户、蔬菜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全市的蔬菜生产发展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全省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的大好机遇,转变蔬菜生产方式,立足区域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拓展关中西部设施蔬菜板块区,以太白县、凤县、麟游县整县和千阳县、陇县部分镇为重点,打造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设施蔬菜种植和发展。2020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68.71万亩,总产量157.18万吨,与1986年相比,面积增长了2.1倍、产量增长了5.1倍。蔬菜产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六、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

上世纪20年代的旧宝鸡,完全没有什么农业机械,只有简单的木制农具和少量的役畜,农业生产全靠人力和畜力。建国后,伴随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开进田间地头,繁重的体力劳动被先进机器所代替。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54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42984台,配套农具87879台(件),联合收割机7798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9%。全市农机注册登记率、检验率、持证率分别达到87.5%、88%、86.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七、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夯实农业产业项目建设载体,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末,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70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省级40个、市级123个,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135万亩,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15万亩,占全市耕地保有量的22%,完成投资总额达到75亿元,实现产值60多亿元。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共注册商标366个,其中,2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16个被认定为陕西著名商标和陕西名牌产品,29个取得宝鸡知名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37个,取得有机食品认证的12个。带动就业人数6.68万人,吸纳农村劳动力5.28万人,带动农户数58.28万户(次),带动农民增收13.57亿元。2020年末,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 240户,其中国家级5户、省级63户、市级172户。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的带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回顾百年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宝鸡农业发展只是一个缩影,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更加坚信,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敞,更加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