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 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文化

史立志:不忘初心 有为有守 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奋斗

编辑:史立志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7-20 11:5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定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只有不忘初心、坚守信念、有为有守,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不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
 
  一、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必须把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永恒追求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今天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如果不注重学习,必将被社会所淘汰。“立身而行、以学为基,”一个不用先进理论武装政党,不讲学习的共产党员,就难有坚强党性,也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在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每名党员应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作为政治任务,历史使命和主要责任,学懂学透党章,提升理论修养,深刻理解《准则》、《条例》,坚持高标准和底线相结合,构建起思想上的坚固防线,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础,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真正树起“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形象。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应该始终坚持,不断深入。学习是一个人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是增强思想觉悟、提升政策水平,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基础。“非学无经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每名党员都应带着问题学,查找问题,认识不足,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查思想、找差距、挖根源,对照党员标准检视和改进自己。通过学习,强化党员干部能“四种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牢记党的宗旨,保持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当好忠诚、干净、担当的标杆。
 
  二、共产党员加强党性,必须用好三盆净化水
 
  一位老党员在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讨论时说:“入党50多年来,自己能够走正道、不离偏,守初衷、不变色,勤履职、不懈怠,主要得益于经常用好‘三盆’净化水:第一盆净化水用来洗头脑,保持头脑清醒;第二盆净化水用来洗心灵,保持心灵纯洁;第三盆净化水用来洗手脚,保持手脚干净”。“三盆”净化水,不仅能将头脑、心灵、手脚洗得洁净,而且能不断给自己“充氧”、“加油”,坚定信仰,加强党性,增添不断奋进的动力。
 
  勤洗脑,保持头脑清醒,是党性修养的关键。现实社会具有复杂性,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这些都时时考验着我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能否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惑,不被负面舆论牵着走,关键看我们头脑清醒不清醒、定力够不够。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清醒的反映,头脑清醒是政治清醒的反映。只有学好党章党规,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爱党、信党、跟党走,在政治风浪及大是大非面前始终头脑清醒,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
 
  勤洗心,保持心灵纯洁,是党性修养的重点。我们谁都不是生活在真空,在多元化思维激荡的社会环境中,各种腐朽思想可谓无孔不入。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有常用科学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甘露“洗心”,将心灵洗得洁净透明,方能守住思想的“闸门”,防止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永葆思想和道德的纯洁。“养心”也好,“洗心”也罢,归根到底是与自我作斗争,是信念操守与个人欲望作斗争,是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只有具备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随时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净化,才能赶走窃取清静本性的“心贼”,以强大的人生定力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勤洗手脚,保持手脚干净,是党性修养的题中应有之义。手脚是大脑和心灵的延伸,一些人的政治蜕变、思想腐化,正是从手脚不干净开始的。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不该拿的东西拿了,不该交的朋友交了,久而久之,必然“近墨者黑”,在自己吞下身败名裂苦果的同时,党的事业和声誉也遭受了损失。勤洗手脚,就是要听招呼、守规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违规违纪的事决不越雷池半步。只有坚持原则不违,底线不碰,则每一次都将成为守住规矩的契机,必然终成正果,使自己的道德水准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从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三、党员干部成为合格党员,必须要做到有为有守
 
  1953年7月17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选拔干部的标准:德才兼备,有为有守。可以说,一句“有为有守”道出了合格党员和好干部的真谛。“有为”,就是有责任、有担当,积极工作、努力奋斗,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做出政绩、留下政声。“有守”,就是守住忠诚于党的政治立场,守住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守住约束自我的党纪党规,守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以说,“有为有守”,包含着一名合格党员做人做事的底线和标杆。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党员干部坚持“有为有守”,就不会脱离合格标准;背离“有为有守”,或者只坚持某一方面,就会脱纲离谱、脱轨越界。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能官贪腐者”,就是只讲“有为”,不讲“有守”;那些所谓的“为官不为者”,就是只讲“有守”,不讲“有为”。
 
  有为者常新,有守者常安,在为官从政道路上,党员干部既要有所作为,又要廉洁干净;既要成功登顶,又要安全到家。只要在“有为有守”上做到平衡兼顾、和谐统一,就能做到干成事、不出事。有些人认为,当前正风反腐这么厉害,很多事情不敢干了,该有的魄力没有了,曾经闯的精神、冒的精神也消失了,“为官不为”有所滋长,之所以有这种心理,无非是害怕违纪被究。事实上,这些都无需忧虑。党的纪律给予了党员干部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在“有为”的时候,注重“有守”,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所干之事也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不守,很难干净;不为,很难创业。坚持“有为有守”,自会干净干事、有所作为。
 
  “有为有守”的人生,必定是大写的人生。由此发出,我们曾提出很多的“既”和“又”句式的要求,譬如,既要知进,又要知止;既要干净,又要干事;既要讲党性,又要讲个性;既要坚守底线,又要坚持高标准……这些“既”和“又”,二者都不可缺失,不可偏废。倘若只做到“既”或只做到“又”,就会跑偏,难以做到“合格”。